从家到单位的路上,有个必经路口,路口的边上长年摆着个烧饼摊。摊主是一对年过四十的夫妇,女的揉面擀饼,男的烤饼收钱。饼的味道极好,酥而不硬,香而不腻,散发着五香面和黑芝麻混合的香味,摊子前常常围着一圈人,我也经常光顾。
多次光顾以后,和摊主逐渐熟络起来。渐渐了解到摊主是本地人,从二十几岁开始烤烧饼,辗转几个城市以后,回到家乡娶妻生子,靠着这门手艺也混得不错。说起这些,摊主不禁得意地笑了:“别看咱没文化,卖烧饼比你们上班赚得还多。”
前几天上班路上,突然发现女摊主不见了,站在男摊主对面的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男孩,大约十五六岁,眉眼和男摊主有几分相似。联想到这是暑假期间,便估计是学校放假,孩子来帮忙吧。
可过了几天,已经入秋,大小学校都已经开学了,却仍不见小男孩离开。再次驱车经过,下车走向小摊。
饼未出炉,摊主拿着长夹子翻弄烧饼,火红的木炭烤得他的双手通红。
“来两个烧饼。”
“好来,稍等。”摊主回头一看,“好几天没来了。”
“嗯,最近我妈来看孙子,早餐都在家里解决。这是你儿子啊?”
“嗯,我儿子。”
小男孩有些生疏地揉着面团,看也没看我一眼。
“不上学了吗?”
“初中一毕业就不愿意上了,就让他来跟着出摊。上不好还不如不上,白搭钱。”摊主一边说,一边把烧饼递过来。
“不上学不行啊,怎么跟上时代步伐啊!”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劝到。
“他不愿意上也没办法,不上不如在家里学学卖烧饼的本事,上了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多少失业的啊!”
“可是……”我还想说什么,摊主已经转身去招呼别人,小男孩抬头看了我一眼,有飞速低下头擀饼,再未抬头。我只好讪讪地离开。
上初中的年纪,懵懵懂懂,也是最爱做梦的时候。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就梦想自己长大当一个作家。所以一直努力看书,积累词句,每天记日记,幻想有一天写出惊动世人的名篇。虽然现在的我并不是一个大作家,更遑论名篇巨作。但是初中以来的词语积累和写日记却大大提升了我的文字水平,所以因为工作需要写公文或宣传稿时我才能得心应手。
回来以后我总是在心里想:小男孩是不是有自己的梦想,有的话,又是什么,这个该为梦想努力奋斗的年纪,却选择离开美丽的校园,不得不说真心让人遗憾。在烧饼摊上,他注定无法欣赏语文中的绝美诗句,无法体验化学反应的神奇美妙,不能和同学讨论数学函数的缜密四维,也没人和他分享地理课本中世界各国的迥异风景。他想象力的大门刚打开便无情地合上了。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选择退学出摊这条路。摊主对自己出摊收入的肯定显示这绝对不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那是不想忍受每日上学的辛苦,还是心理偶尔一次的跑偏,抑或家长经常宣扬读书无益论的耳熏目染。
当然,我并不是歧视出摊,每份工作都应该得到尊重,每一个靠双手赚钱的人都很有尊严。但是我绝对不赞成如果还没走了解世界,就做出影响人生的决定。
小男孩,希望你快点想通,回到追梦的路上去,如果你经历了高中的奋斗、大学的锤炼,还想做烧饼的话,那才是真正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