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选取了我和X-school小组成员內部的通话记录)
大家早安~![愉快] 晴朗的日子!迫不及待想告诉大家,昨天下午我和Lake一起去观摩了Laurence 的A-star小组活动。整整4个小时,我却越听越起劲,简直是让我脑洞大开![呲牙]
如果用一句话对比和总结,我们X-school 小组在发展的是soft skill, C-life则是hardcore skill!
这是Laurence 开发的学习模型,其核心是让每位学习者可以成为某个领域、主题的专家,可以就这个主题发展出自己的系统思考,并且形成应用的模型!(此图仅限小组内参考,请勿外传。我们要尊重Laurence 的知识产权)
昨天,我亲见了4位在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他们的年龄和工作背景比我们组普遍要年轻得多,还在工作前十年积累阶段),三位还在初期,但均是非常认真。最精彩的分享是一位在外企的年纪的产品开发工程师。他介绍了自己的problem solving 人字模型。他把在工作中积累的产品开发经验和知识(如DRBFM), C-life学习到的“知识体系”(KS)开发模式,以及Laurence 在C-life引导多年的critical thinking, system thinking等,灵活运用起来,逐渐在生成“自己的”应用模式!“自己的”!各位,这是最让我兴奋的地方!中国的主流教育中,有多少能让你去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系统的见解?更别说是系统模型!
我强烈建议大家找机会去观摩下C-life的活动(特别是A-star)。
这个在Clife 成长中的年轻工程师,我甚至已经可以预见他的未来,他可以进入顶尖的麦肯锡咨询公司,说不定比这更棒,他开发的这套咨询模型(下半年将找家中小企业合作,提供具体服务),可以创业成为自己的咨询产品!你见过几个麦肯锡或KPMG 的年纪顾问有自己的分析框架的?没有!他们也只不过是套用专家们的分析模型而己!但是在C-life, 我看到了“独立的思想”在形成和产出!这是太了不起的事情了!
另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是我看到他们小组大多数成员的背景,正是Laurence 所谓的那个群体:非常普通的,甚至是缺乏更高阶教育机会的一些年轻人(主要是欠缺商业管理经验和海外学习背景),但是Laurence 如此耐心,这么多年来在一点点引导他们成长!这和THNK,或者是我心中的X-school 很不同,THNK在召唤和培养的,是一群本来就是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的领导者和精英。虽然我是THNK出来的,可是我更感动Laurence 的奉献,去为“更需要教育”的大多数人贡献力量。
我猜大家也都充满好奇和期待!所以我建议如下:
X-scool小组4月份对话节目:4月6号,對話C-life创始人Laurence, “探索个人、私营企业在自我学习中的成长方式”。地点暂订:坐忘书房。
讀書來信:(X-scool小組成员的提問和交流)
@安 仔细读了你介绍的文字。我的感受是在愈发年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去致力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以及与世界连结的一个系统,纲举目张的人生会更有方向性和成果导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个人遗憾没有更早的觉察,不过同时感到欣喜的是,至少我已经在觉察和起步。Hard core skill 相对于Soft still,应该怎样理解,很好奇。
@Lisa, 好问题!我试图来澄清下我的表述。
所谓soft skill, 是指我们小组过去三年所探索的,主要在领导力的顶层:对自我的认知。而hardcore skill, 是类似知识体系开發、邏輯思考力和運用系統思維去搭建分析框架這类技能。這應該是領導力的底層,但却是基礎。
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可能兩者兼缺乏。這就是導致你為什麼會「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思想的原因。
如果你只去關注「我是誰」這類形而上的哲學問題,却不具備系統思考、批判思考的能力,你會走向一端:盲目的迷信一些所謂「秘密」「奇蹟」之类的書和話題。
但如果你能培養堅實的思辯能力,再在此基礎上,去打開心靈,探索「我是誰」,你會成為一個不盲從,不迷惑的「自由的人」!
當然,我即不是領導力方面的專家,也不是教育心理學專家。只能從自身的学習發展來談一些觀點。可能并不一定正確。僅是我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