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这个词,它本身只是一个中性词,不带有任何褒义或者贬义。但是,若在文化前面加上几个修饰词的话,味道就变了,含义就不一样了。比如“西方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纳粹文化”……
最近两天,网上关于教材的插图问题,讨论得沸沸扬扬,有这样一些画面:
1.将国旗上五颗星星的位置画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大的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星象征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砥砺奋进,奋发国强,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现在的插图中,将中华人民国和国国旗位置画错,这是什么意思呢?2.女孩游戏活动跳绳时露出隐私部位。这不是赤裸裸地偷窥吗?3.孩子身穿星条旗,这是要彰显哪一国的文化呢?4.男生露隐私部位,这是在进行生理卫生教育吗?这可是数学教材。5.丑陋的画风。宽圆脸、宽眼距、小眼睛、张口伸舌、有没有考虑到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怎么把一种丑当成了一种美呢?6.舔汗画页,这是要向孩子们推崇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呢?鉴别汗的味道与来源,难道只能通过闻异性的手臂吗?7.纹身的小腿。粗一看,可能没有,细一看,面积不小。孩子的纹身意识,就这样被唤醒了?8.教材封面印有与他国高度相似的军用飞机。
这样的插图安排,是不是在丑化我们的孩子,或是在引导孩子形成审丑观呢?
孩子本是天真无邪的,本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但是看看这些插图上的孩子,老态龙钟,目光呆滞,表情诡异,一看心里就让人不适。让我想到曾看过的一部外国影片片段,里面的中国人表情呆滞,身体削瘦,那是赤裸裸的丑化中国人。我也曾想到到儿时曾看过的连环画《东方拳王》中有这么一段,日本人抓住中国留学生的辫子,称“看猪尾巴、看猪尾巴”。看看时下的教材插图,面对这些丑陋、怪异的插图,孩子们会不会感到不适,这不是一种丑化,那又是一种什么呢?中国的孩子就这么没朝气?
这样的插图安排,是不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故意为之呢?
乍一看,好想没什么,丑就丑嘛,因为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语数教科书,是以学知识为主,至于画的风格如何,画的质量如何,这与语数教科书要传递的主旨——知识,无关。但细思极恐,语数老师不讲画的形态与美丑,但孩子们的眼光可是雪亮的,他们会私下讨论,私下议论,久而久之,会不会影响孩子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呢?孩子们可能会想,老师教育我们不可以染黄头发,那书本上怎么说染了黄头发的孩子好帅呢?男孩子不可以展露隐私部位,教材上怎么要显示男孩子的隐私部位呢?……明眼人一看都知道不妥,为什么插图设计者却觉得这正常呢?那是不是要说明这样一个问题——设计者要把这种观念、这种意识,通过这样的教材插图方式,呈现到孩子们眼前去?
这样的插图安排,是不是一种文化渗透呢?
如果只是初次单单看看插图,觉得丑,看久了,就觉得无所谓了。印有这些画页的教材,已经用了好几年了,这些插图,已经被无数孩子看过了。看久了,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会不会就觉得无所谓了,觉得似乎本来应该就是这个样子。久而久之,如果孩子哪天有了异常的表现,追根溯源,殊不知,原来是受到了曾经教材中那种低俗文化、粗俗文化的无形侵蚀与影响。改变了孩子的思想,改变了孩子的行为,毫无疑问,这种别有用心的文化渗透的目的就达到了,让一代一代的孩子们习以为常,让一代一代的花朵司空见惯,长此以往,潜移默化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认知,影响孩子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呢?
这样的教材插图安排,其内容是不是做到了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了呢?
家长们担心的,往小处说,是担心受到这种插图影响的孩子们,在其身心成长发展过程中,受到侵蚀与影响,进而扭曲心灵,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往大处讲,这是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如果孩子们在花一样的年龄,受到低俗文化、不良文化的影响,又怎能担负起兴我中华的责任呢?
在应对当今局势的风云变幻中,对待外来文化,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外,不能一味地全盘接收,我们要牢牢守住我们的底线,坚持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不变应万变。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厚重,文化底蕴深厚,有供教材选用的强大沃土,请慎选教材图例,慎选教材内容,给孩子们一个明净、朝气、活力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