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相聚,难免拿我说事,谁叫我的人生太活跃。写过几首诗,几篇散文和杂文,又被朋友用文指正看出我的感情破绽。我写的悲有悲的源头,伤有伤的痕迹,就连坎坷也是那种奇葩的野草样。我写的亲情,友情,爱情也都是那种半朦胧的,一看就知道一二,这是我个性使然。我不是那种哀愁与孤僻附体的人,我是明白了不去说,有理了无需狡辩的人,严格的讲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对我而言,写作也是如此,像我的个性一样。
写作,是我这几年才开始用的词语,五年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在玩文字游戏,宣泄一下个人的思想而已。从我的第一篇散文《黄围巾》之初恋到我的二十篇连续性杂文《中国人你怎么了》之批判,再到向袁可嘉致敬的《当你老了》之敬意,我认为:写作~要从自己的情感开始!也就是从“小我”开始,将自己的情感写出来,表达出来,在写的过程中加已凝练提取。写自己的情感可以把控自己的情绪,用最恰当的词语描述自己最熟悉的人或事……这一阶段就是写作的渡桥,让思维有续,让逻辑清晰,让收放有度,按照自己真实的故事情节完成各种叙述写法。反之,“小我”还没有把握好,就天马行空的铺开,就怕你收不好文章的结构。有些事物你可以不单独成文,但一定要猎取备用,比如春夏秋冬之美与凄凉,比如亲情和友情之真与善,比如爱情之永恒与残碎……“小我”是给“大我”写作做铺垫的基础,就像英语要记的单词一样,需要时填在空里,就是一个完美的句子。
有人写百首赞美母亲的诗,有人写千首描写爱情的诗,这都是“小我”向“大我”过度的必然。每个人的第一个作品,都是离自己最近的那种情感,这就是“小我”的作品,如果写作功力好,可以写出“大我”的风采。
写作从“小我”的起点开始,难免给别人已喉舌,什么俗呀,什么浅呀,什么无病自吟呀,不去理他。把创意放进去,把意境带出来,自然就有“大我”之境界。什么点击量呀,什么粉丝量呀,什么退稿呀。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也都有退稿经历,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退稿理由是:我是为你好才告诉你,不要出版这样的书;如《哈利·波特和魔法石》退稿理由是:做为儿童的书,太长了;如《包法利夫人》退稿理由:“你用一堆琐碎的细节遮掩着你的小说,以至于它失去了原貌——那些细节写的很好,只不过太肤浅了。”这些书后来的事就不必说了,都火了,也都有名了,都被世人认可了。当然这些作品成名都有很多理由,什么时代背景,什么描写手法,什么故事情节,或者借入其它途径呀,这些都是客观,但你的主观一定得具备好的文学作品条件。
从“小我”到“大我”是境界的进步,是阅历的聚敛,是视野的放开,也是自信的渐渐累积……“小我”中有自己,“大我”中也会有自己,就连那种科幻文学也有自己的影子。
写作~从自己的情感开始,不丢人,你不说别人也会说关于你的生活故事,你放在心里,他人也会天马行空的想象。写作~从自己的情感开始是捷径也是基础,自己的情感与离你最近的情感是一片海洋,是取之不尽的,不要小视自己的故事,说不定在百年之后,我辈的作品也能火上一回。袁牧的诗《苔》不就是刚刚火的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