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结束后,收到了这样一条私信,我内心真的是欣喜万分。要知道这曾经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要知道我是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对付她的。看来只要用心付出,总会有花开的一天。
默默地站在角落看别人玩游戏,回答问题总听不见声音,见到老师总是笑而不语,一个羞涩、内向、胆小的孩子就这样定格在我的印象中。她的各个方面表现都不太突出,但也不影响我记住她的速度,因为课堂上的她总是听讲最认真的一个,眼睛眨都不眨一下,仿佛就是在跟我用眼神交流,只是叫起来回答问题就让我很是头疼,重复几遍都听不明白问题回答的什么,越是着急越是说不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算是明白了“表象的努力”,眼神交流的不是“我听懂了”,而是“我不懂”……于是她成了我办公室的常客。只不过这个常客渐渐这个孩子跟我不怎么生分了,但还远远不是熟络,见到我,仍然是抿嘴而笑,算是打招呼。一切都在向着我预设的方向发展,一切也都在我的可控范围。
可是,一次家庭作业,她把我逼急了,我把她逼哭了。周一检查作业时,这个孩子的填空处不是 “10”就是“十”,选择处竟然还有选项以外的答案……我当时气得不行不行的,今天你非要给我说法才能回家。一听不让回家,这个孩子立马哭了,我觉得她内心更多的应该是后悔。你哭也不行,哭也得等到你妈妈来。在等家长的过程中她一声不吭,就是抹眼泪。终于等到家长,妈妈是个负责的妈妈,只是恰逢周末,有事情没有检查作业。我直接就质问她:“妈妈不检查,自己就可以胡乱写吗?老师天天给你下多大功夫,你就是这样应付老师的吗?”……在一番痛批之后,没有安抚(哭得很伤心),没有期望(平时已经千叮咛万嘱咐),现在说什么都是无力的,错就必须得自己深刻认识。第二天改好的作业主动让我检查了,结果算是理想吧。
线上线下交替进行着。没有了线下的拘泥,她回答问题特别积极。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就经常被我点名表扬,她也是我口头表扬的“常客”。就因为我给的几个不痛不痒的“小红花”,让这个原本那样的孩子华丽转变成了这样的一个学生。见到老师都不敢问好的孩子,居然对我表白“你的课实在太有趣了,我还想听你的课”。
教育需要的是插柳的心态,需要的是种花的行动。每棵小苗都在成长,都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惊喜,这个不经意的惊喜需要我们的呵护,这种呵护是对孩子内心需求的理解和满足,我觉得我的这朵花儿已经在慢慢汲取力量了,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向我吐露出娇嫩的花蕊,散发出沁人的芬芳。
y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