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日计划
- 学习任务:软件工程 - 修改PPT
- 预计成果:改完的PPT
- 预计时间:1.5h
- 实际时间:0820 - 0930,1h10m
- 执行情况:完成,由于起晚迟到了
- 学习任务:软件工程 - Representation
- 预计成果:完成Elevator Pitch报告
- 预计时间:1.5h
- 实际时间:0930 - 1100,1.5h
- 执行情况:完成
- 学习任务:高级数据库 - Lecture 10
- 预计成果:上完课
- 预计时间:1.5h
- 实际时间:1100 - 1230,1.5h
- 执行情况:完成
- 系统任务:昨天的计划+反思,今日计划+反思
- 预计成果:完成昨天的计划+反思,完成今日计划
- 预计时间:0.5h
- 实际时间:1315 - 1345,0.5h
- 执行情况:完成
- 学习任务:算法入门 - 建立框架
- 预计成果:建立的框架
- 预计时间:1h
- 实际时间:1345 - 1645,3h
- 执行情况:严重超时,建立知识框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能急于求成,虽然自己意识到要认真做,但是过程还是遇到了问题,我在今日反思里详细说明。
- 学习任务:算法入门 - 阅读Python Cost Model
- 预计成果:理解什么是Python Cost Model
- 预计时间:1h
- 实际时间:
- 执行情况:取消,由于此部分内容为MIT实验编程所需,自学过程并不需要。
- 学习任务:算法设计 - 建立框架
- 预计成果:建立的框架
- 预计时间:1h
- 实际时间:1645 - 1815,1.5h
- 执行情况:完成,算法设计的内容是算法入门内容的延伸,算法入门主要是对各种算法做介绍,而算法设计则是在对基本算法有了了解以后,分析哪种算法更好。在有了算法入门知识框架后,这部分内容的框架,就比较好搭建起来。
- 学习任务:算法设计 - 复习Homework 1
- 预计成果:加深对Homework 1相关知识的理解
- 预计时间:1h
- 实际时间:1815 - 1855,40m
- 执行情况:完成30%,明天还需继续学习。
二、系统维护
早餐:0750 - 0810,20m
午饭:1230 - 1315,45m
晚饭:1930 - 2100,1.5h
洗澡:2100 - 2200,1h
三、前半周回顾
- 目前软件工程 - MEAN stack任务和永澄文章学习任务目前进展为0,健身锻炼任务和计划外算法设计 - 复习Homework 1任务的进度为30%。其中,复习Homework 1和永澄文章学习是重点任务,接下来的时间应该着重安排这两项任务。
四、今日反思
- 问题:建立知识框架时,还是没能采取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完成。
- Why:在开始执行构建知识框架之前,我想好要进行主动思考来获得对内容之间的关系,最终形成整体知识框架。但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有时间限制,脑子里总想着赶紧完成,所以后面变成时,对教材内容做检视阅读,获得各部分内容简单罗列的框架。虽然说,这个过程增加了我对整体知识框架的理解,但是,其实后面并没有做到主动去思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并没有达到我自己主动学习的目标。不过我在这个过程也发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我想去主动构建知识框架,但是那些没有学过的内容,它们是没办法在我脑子里自动构成框架的。也就是说很多内容我并不理解,然后这时期望着自己把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是不现实的,除非你花时间精力把每个内容先弄懂,然后再来构建关联。我有一个非常的感受可以佐证这种情况。算法设计我们课上讲了第一部分的内容贪心法,对于这部分内容,我能清楚的知道其中各个子内容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对于学过的这部分内容,我能够分析它们的关系,能够主动构建出知识框架来。
- How:基于这样的体验,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在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时,你在学之前,只能做到对内容进行检视阅读,以期望得到一个对整体内容框架的把握,但是这时候你并不能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的理解。没有关系,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框架,但已经很有用了,因为当你后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哪个部分你都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另外,也许你做这个这个感性的整体认识以后,你会到某些部分产生问题或兴趣,这样你后面在学习的过程就能更有针对性。而是知识的或者就是一个慢慢的把简单的框架补充完整的过程。总之,今天发现的这个问题,其实也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至少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整体内容有了更清晰的把握。我觉得在算法设计其中考试准备过程也可能用这个方法。
- What:在准备算法设计其中考试过程中,可以先对所学内容做一个整体的总结,总结出要点和方法,然后去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建立框架并丰富它,构建一个系统,我觉得考试内容也不会出了这个系统。准备一个这样的系统应对考试,相当于是构建高维系统去降维打击考试这个魔鬼,那简直是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