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群,每个群都有自己的读书伙伴,最近每天起床听到的第一句话,自从鹿崎怀孕后逐渐变得爱学习,学习了就要实践,实践就是要输出。
自加入晨读之后,慢慢形成习惯及期待每天早上的知识输入,每天只需要10-15分钟了一片面膜,一顿早餐的时间就能够听到一本书的精华。
人的记忆力真的是有限的,也许大脑记忆力只有3天,如果不去总结,不去复习的情况下,容易会忘记,曾经的自己听过这样的一本书,学习过这样的知识。特别像我这样的孕妇,一孕就是傻三年,特别健忘。
在听了10余本后,下定决心是每次听书都要写总结及感悟。 每天一个小小的习惯,保证输出500-1000 字即可。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每天都记录学习到的知识。
今天想要写的听书感悟是一本名叫《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昨天看到小助手在群里发布的时候,我就很期待里面是怎样的内容。
因为我自己本人就是一个自卑+乐观相矛盾的个体,特别是在孕期因为激素分泌的不同导致情绪比普通人不一样,有时会容易情绪失落,容易自卑,容易产生很多不好的心理状态。
而这本书恰恰就是我所需要学习的,尽量让乐观的心态陪伴着我这样的特殊时期。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丁·塞利格曼
他是当代认知心理学治疗的创始人之一,积极心理学之父。 他的这本书销量达到200万册,畅销全球20年。
这本书主要说的是两个心理方面:乐观及悲观。 乐观和悲观的两种情绪,都会很大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看到事情乐观的态度,往往都会有好的结果,而悲观呢?本来是一件好事,又因为悲观的情绪导致结果很不好。
首先: 我们要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呢?
不管是悲观还是乐观其实都是可以通过科学理论来解释的,从而学会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悲观和乐观。
这本书提到悲观的来源是:可习得性的经验。就是我们是通过学习的情况下产生悲观的,比如婴儿时期,不会动不能跑,想要什么只能通过哭来表达。
而悲观又是一种普通人惯性,也算一种对于一件事情的无助,而无助也就是对这件事情的不可控,如果是可控的情况下,就不会产生悲观。就比如婴儿如果他能跑,能吃,能动,能说就不会用哭来表达他的情绪,就是在无助不可控的情况下,所以才会无助的哭泣来表达。
所以说悲观很常见,许多人都会用这样的惯性去看待问题,因为对一件事情迷茫无助,不可控制,对未来不确定而导致放弃,这是悲观的来源。
只要我们认识到了悲观的情绪,那么对于学习乐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而且乐观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实践来得到提升的。那么乐观和悲观看待问题的区别在于哪里呢?
有三个方面来体现的:
第一 时间上的区别
悲观者-永久性 悲观者认为这件事情六七永远的影响着自己一辈子,是长久的永远的。
乐观者-暂时性 乐观者认为这件事情只是暂时性,这件事情不会对未来有多大的影响,一切都会变得可控而过去。
第二 性质上的区别
悲观者-普遍性 认为这件事情已经影响到自己的所有,再也不能翻身而走不出来。
乐观者-客观性 一定是因为特定的原因才会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
第三 个人化
悲观者-自卑的认为,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来源自己,因为自己而造成而导致不好的结果。
乐观者-所有事情都会有客观的原因存在,而正面的地方是自己努力得来的。
而每个人都一样自己充满正能量,都是乐观主义者,那我们就学习一下,怎样制造乐观思维训练~
第一步:一件事情的发生后,我们记录下来我们习惯主观思想是什么?然后再用客观思想去反驳主观的思想。 看看习惯主观思维和理性客观思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二步:通过反驳结果而找出积极乐观的原因,这件事情发生真正的原因有哪些,这里哪些是积极乐观可控制的,升华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然后再去考虑这件事情的本身。
第三步:找到路径方法去解决,找到积极乐观的原因,针对原因找出解决方案,把这个方案去执行就会增加我们的乐观属性。
心得感悟:原来乐观还是可以通过学习思维模式的思考方法,从而提升乐观的心态及解决的根源,确实悲观与乐观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悲观的情绪是会让生活恶性循环,而乐观的态度一定会让生活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 通过学习乐观,让我的心境和思维模式都打开了,运用以上的这三点,通过反驳自己的惯性思维,客观的分析问题的角度,找到乐观积极的方法和路径,找到方案解决问题。
这也富人思维的一贯模式,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及解决问题,后面就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顺利而产生的良性循环。
今天的感悟就到这里,我是Luky 陈鹿崎,我会继续写下去,给大家分享好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