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过年了,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虽然早已成年,每到这个时候还是很激动。今年本来是想回东北陪父母过年的,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还是没回去。已经好几年没在东北过年了。
连续几年在南方过的年,每次在大年初一的早上一片安静中醒来总觉得这个年好像没过。东北的年三十到大年初一是在一片鞭炮声中渡过的,小时候很讨厌的因为根本睡不着,现在反而很怀念。
记忆里东北的年进入腊月就开始准备起来,囤年货,各种买买买。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要吃饺子吃灶糖,还会放鞭炮。灶糖是空心的外表裹层芝麻,一口咬下去酥酥脆脆香香的,最后有点粘牙。然后接下来的日子很忙碌,全员打扫卫生,要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补充年货,没买齐的都要补充好。全家都要去澡堂洗澡去,搓澡—东北澡堂文化的核心这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理发,特别是男性,因为正月里不能理发,据据说死舅舅。最后是贴春联。
然后,铛铛铛,期待已久的年三十到了。长大后才发现其他地方的年夜饭是在晚上吃的,而东北是在中午吃的。年三十那天早早起来,妈妈就开始忙碌起来。这顿饭的讲究是谁家吃的越早越好。主妇们争先恐后地忙起来,饭菜摆满一桌后,把自家的鞭炮点上,在一片爆竹声吃上了团圆饭。年夜饭每家都是不同的,但都会摆上几道相同的。比如猪爪,意味着能搂钱;比如鱼,意味着年年有鱼;比如鸡,寓意大吉大利。还有肘子,硬菜。
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晚。饺子的馅有好多,有芹菜牛肉,韭菜三鲜等等,经典的酸菜猪肉是不可缺少的。包饺子的时候会在饺子里随机放些硬币,面值大小不一。吃到有硬币的饺子是最开心的,每次选个心仪的饺子,怀着期待的心情,希望吃到的是那个幸运饺子。包好的饺子会放到室外速冻,这是东北特色,零下十几度甚至到零下三十度的温度秒杀一切冰箱。
初二是爷爷奶奶的大日子,这一天姑姑们都会回娘家。爷爷会在这一天亲手做香肠,有肉的蛋的。爷爷一般会在初一下午开始忙碌起来。先把羊肠处理干净,留下肠衣,再把各种馅料准备好,各种工具准备好,就可以开始制作肠了。香肠灌好以后,就轮到奶奶煮香肠。她守在灶台边,手里拿着一根针,随时扎下香肠,这是为了给香肠排气防止煮碎了。香肠煮好后,摆满了厨房,那个场面很壮观。从开始煮香肠的时候我就会围在奶奶身边,望着锅里得肠不做声各种围着奶奶转。奶奶明白我的馋猫心思,有的时候会把煮破的给我吃,如果很成功没有破的,也会切上一段给我吃。
初二这天我也是很期盼的,因为兄弟姐妹们都会来。大人们忙着准备吃的,我领着几个小的在外面疯玩。积攒已久的鞭炮在这时候拿出来和弟弟妹妹一起玩。作为一个女孩子,我小时候很喜欢放鞭炮。我的鞭炮分两种,一种是只听响的,比如小挂鞭、划炮,摔炮;另一种是看花火的,有的是点好以后拿在手里摇,有的是点好放在地上看的。友情提醒玩鞭炮第一原则是注意安全。
回想起小时候的年总是说不完,现在的年味反而变淡了。是我长大了还是社会的发展改变了,或者都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