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才下了一场雨,秋就来了。
也就是最近,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睡眠质量是很差的,每到凌晨4点左右,睡眠就变得很浅,甚至直接醒来,左手边孩子睡得安详,右手边是先生轻微均匀的鼾声。
可能是这一年里晚上总要照顾孩子建立了新的生物钟,而孩子一天天长大,至今很少夜醒,却留下我这样一个执着的妈妈,准时醒来,在后半夜的宁静里,慢慢回味细数生活的林林总总。
这几天准备开学事务非常繁忙,但繁忙中也得挤时间筹备下先生30岁的生日,而立之年了,感觉像个里程碑一样,那么显眼不可忽视。虽然人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家成业立,也没有一把“而立”公尺来对标校正,大多是临近这个时间点的庸人自扰年龄焦虑。
相识时我23,他刚满26周岁,从乍见之欢到炙热恋爱,再到至今有点亲情温厚的意思了,赶着跑的四年,领证装修搬家倒也是小事,从备孕、生产、返岗、换工作,说实话每一步都挺考验的,特别是我,从心理上变化很多。养育了宝宝以后,对出行、大餐、礼物、闹别扭这些形式都不再饶有兴趣。
我并不确定这是“发展”还是“恶化”,以前有压力会钻牛角尖,心情压抑到点,然后哭一场来释放,这两年各种声音叽里哇啦听多了,我都有点麻木了,心里清楚我自己想干嘛,就全力去做,付出该付出的,得到该得到的。
比如我要自己的生活,是有值得深耕的事业,也有可支配的时间,比如我要自己在柴米油盐中有点额外的英雄梦想,比如我要家庭事务井井有条,老人过得舒服,孩子过得快乐,先生可以专心工作……全家要踮起脚伸伸手尝试在不费力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状态。家庭生活里的“大舒服”和朋友间精致有亮点的“小细节”,哪一个都不想错过。
有个成语叫“顾此失彼”,一个女人想要的这么多,恐怕一定会牺牲一点浪漫和情趣吧,那是肯定的,不可逆的。但究其原因,让我来试着描述下,为什么我生完孩子就“性格突变”。
犹记得孩子4个月时产假期满返岗,大冬天的每天早晨全家老小揪起来,匆匆安顿到航天家里去上班,中午回家哺乳吃口饭继续工作,下班把老小接回来,喂辅食、洗澡、哄睡一整套,再一夜起3次照顾孩子,第二天继续重复……男人并不知道孩子哭闹的时候,与他同样白天在工作中拼杀的年轻妈妈,是怎样抱着孩子坐到天亮的,好像我本应如此长期低电供应;男人也并不理解结婚纪念日突然不需要什么项链衣服包包,只想放过自己休息一天的奢侈愿望。
24h on line,可能因此我们和男人之间产生了“时差”,一夜之间长大,发觉自己好累,才意识到是身边的男人转型滞后了。
我的枕边人昨晚还在说游戏相关的梦话。
他的30岁,更像是我的30岁,更像是我的紧箍咒。
而我还要再过几个秋,可以从容,不再独自追求,先从一夜安睡开始吧。
语无伦次,天又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