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回归教育的纯真
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大脑,依赖心理学技术,依赖知识的传递,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失去了感知,感觉,感应的能力。
一、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
《二十四孝》中“咬指心痛”的故事
二、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1.孩子的反叛,往往因为教育者说话太多
一句话中,语言只占15%,表情占30%,人的状态占55%。
解决家长“唠叨”的问题,说大一点,是解决家庭教育困境的一个突破口。
修炼自己的教育状态,实现“闭着嘴说话”才能赢得孩子的尊敬,尽管这并不容易,但需要我们渐修,渐悟。
2.要让孩子敞开心灵,教育者自己必须变得柔弱起来
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弱了,才能缩小孩子的心灵与你的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柔弱甚至示弱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素养,堪称教育的第一素质。
三、传递精神能量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情感受到重视。我们可以做的最伟大的事情,莫过于让别人知道他们能够爱并且被爱着。
在交流中,无声的行动有时能与话语一样重要,起到交流的作用,更能够体现对孩子的爱与赏识。
四、收敛为一股平静之气
回归教育的纯真。就是以自己的平静心情,培养孩子的平和心态。
控制情绪是教育者的基本功
(孩子钉钉子的故事)
孩子的心灵是柔弱的,如果一开始的成长就是一面布满了漏洞的墙,他也许需要用一生的力量去修复那些伤害。
注重心情的教育,才是美好的教育。才是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
控制情绪的方法有转移,分散(寻源,逐个击破),弱化(不作为:不记忆,不思考,不想烦恼),宽容(生气时,学会体谅别人),解脱(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存在即合理”),升华(把情绪往积极方向引导),表达(找别人谈心或者写到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