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就是接受生命只有一次的这个事实,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要多听自己内心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不是听张三李四的,这不是任性,爱自己不是伤害别人,这里面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爱自己,只有很好的爱自己,才能爱别人,才会帮助别人。
做自己还有一层意思,要勇敢的表达自己,我很幸运关注雾满拦江,大家一起来听听他讲的道理!不是鸡汤,是醍醐,喝下去,瞬间清醒!
你的需求不是罪
文:雾满拦江
(01)
张卫健,很有名的演员。他做个演讲,你的需求不是罪,学会大胆说出来,用你的语言表达,改变自己的命运。
据他讲述,在他19岁时,进入娱乐圈。
少年时的他,满肚皮的野心宏愿,要成为最红最火的大明星,要让所有人,看到他都发出怕人的尖叫。
入职开始,偶尔能有机会,出场扮演个路人甲、匪兵乙什么的。
没关系,才19岁,刚刚入职吗。
年轻就是资本,我相信自己的未来——每一天,张卫健都对自己这样说。
有一天,张卫健例行公事,早晨起床后,仍然对着镜子鼓励自己时,突然感觉到什么地方不对。
什么地方不对呢?
——他已经入职10年了。
自己鼓励自己,也已经10年了。
10年来,他的事业突飞猛进——仍然是,偶尔有机会出出场,扮演个路人甲匪兵乙什么的。
最好的青春,行10年之久,寸步未进。
(02)
张卫健说:当他发现自己的事业,10年之久寸步未进之时,一下子就急了。
可急又有什么用呢?
仔细研究,之所以10年无功,只是因为,自己也从未向公司提出来个人发展要求。自己不说,公司还以为自己,就是想偶尔演个路人甲匪兵乙呢。
必须要说。
张卫健自述:第二天,上工后,我就对管事的人说:你好,我是张卫健。
管事的人,向他投来厌恶的目光,脸上是大写的两个字:去死!
但张卫健,继续把话说下去:我已经在公司里,做了10年。10年来,我演了无计其数的路人甲或匪兵乙,而现在的我,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准备,能够胜任一个主角的位置。
管事的人,满脸的不屑。
张卫健就当没看到,继续说:希望公司信任我,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会努力,不会你们失望。
最后这句话说完,管事的人,脸色平和,终于很认真的拿眼睛看他了。
——这是张卫健的自述,理论上来说,他渴望获得主角的机会,绝不会止步于对管事的人,说上这么几句话。
——他要找到许多人,对每个人说,要向每个人表示他的自信与能力。
结果,张卫健说,公司开始观察他,三个月后,真的给了他一个主角的机会。
(03)
有了第一次出演主角机会,就会有第二次。
张卫健说:他的事业打开了,勇敢的表达,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愿望和需求,真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赚到了许多钱,终于买了自己的房子。
家人想要装修一下房子,张卫健却说:费这个劲干什么?我的事业,如日中天哦,很快我们就会搬出这里,住进更大的别墅。
——然而没有大别墅。张卫健说,当他说完这句话之后,他主角的片子,就在市场上低开低走,票房惨淡,越来越没人看。
张卫健说:假如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重新爬回去的话,我绝不再做个傲骄的艺人,而是要做个低调平和的人。
终于,机会又来临了,他为公司出演上合同规定的最后一部片,再次大红大紫。
此后,一个制片人来找他,想让他出演一部打开内地市场的戏。张卫健报了价,对方却笑了。
对方说:孩子,不要以为自己现在很红,就可以乱报价。实话告诉你,你在内地市场的知名度,是零!
送你一句话吧,你的脸上没有毛,你是不值钱的。
张卫健说,对方的话,犹如一把刀,噗哧捅进我的心。于是我立即收拾行李,离开香港,去了北京,从此成为一名北漂。
他对自己说:以前,你是个腕,但现在不是,以后呢?不知道!
假如自己还想有一番事业,就必须牢记八个字儿:努力努力努力努力!
三年后,张卫健拍了部《少年英雄方世玉》。
然后拍了《韦小宝》。
——值此,他的人生事业,终于进入了稳定期。
(04)
张卫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你必须要大胆的,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
你不说,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但现实中,我们有许多人,确曾丧失了这种能力。
(05)
我们很多人,都曾遇到过张卫健事业最初10年的坑。
——你努力,你勤奋,你一声不吭的工作,但却总是在利益分配中被忽略。有些机灵的同事,跑到主管面前邀功一番,就夺走了你的辛苦劳作。
你愤怒,你委屈,你也知道应该把话说出来。
可就是做不到。
为什么呢?
——前段时间,微信里有人说起这样一件事:
有位母亲,带着孩子来到蛋糕店,对孩子说:宝宝,你可以挑你喜欢的任何一种蛋糕,只要你喜欢。
好啦,孩子兴奋的跑过去:我要吃三明治?
三明治?母亲摇头:三明治不好吃,换一个。
孩子坚持:我就是想要三明治。
母亲:换个蛋挞吧,这是你最喜欢的。
孩子:不,我今天想要吃三明治吗。
咦,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母亲爆发了:让你挑,你就老老实实挑几个蛋挞,咱们快快乐乐回家多好?你非要多事吃什么三明治,你怎么就这么不省心呢?怎么就这么故意跟人顶牛呢……
母亲巴啦巴啦把孩子痛骂一顿,然后自顾买了自己喜欢的蛋挞,强拉着泪流满面的孩子离开了。
——这件事,让许多人想到了自己的成长。父母习惯于以自己的喜好,替代孩子的要求。嘴上说给你选择的自由,但如果你的选择,是发自于内心而非满足于父母的要求,一番怒吼斥骂甚至暴打,就会落到自己头上。
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就有可能丧失表达自我的能力。
因为压抑。
(06)
搜狐教育有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万事图省心的父亲,他对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吵。
孩子饿了?不要吵!
孩子困了?不要吵!
孩子想要东西?不要吵!
孩子在学校受到了委屈,告诉父亲,得到的回答仍然是:不要吵!
孩子被大孩子打了,哭着请求父母帮助。父亲只有一句:不要吵!顺便给儿子一记耳光。
这篇文章说,孩子长大后,果然变得非常安静——从此这孩子,再也不会对别人提出自己的要求,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里,他都是一个沉默的人。
一个丧失了、用语言表达自己要求的人。
(07)
有些家庭,讨厌孩子的声音,希望孩子安安静静,别给自己添麻烦。
学校教育,也不鼓励孩子表达自我。中国式课堂,是老师一个人的主场,孩子越是安静,越是受到赞誉,被称为乖孩子。
网上有个故事,用以形容这些被剥夺了表达能力的孩子们。
故事说,捉只跳蚤,放一只玻璃盒中。玻璃的罩子,也是透明的,跳蚤看不到,就嗖的跳起来,却噗的一下,撞到透明玻璃罩子上。再跳,再撞,继续跳,继续撞到罩子上。如此折腾一番,再把玻璃罩拿开,可是这只悲哀的跳蚤,已经不习惯于跳跃了。
——我们有些人,成长过程中就是这样。
有些父母,是真的不懂孩子心理,也不想知道。他们只想图个自己安静,只要孩子别吵别闹,别给自己添麻烦,就万事大吉。
还有些父母,是因为生活的窘迫,时间短缺。而倾听一个孩子的需求,与孩子平等沟通交流,是很花精力时间的。父母没有过多的时间,只好采取成本最低的,冲孩子吼上几句,或是拎过来一顿爆打,最终的结果,是让孩子蜷缩在一边,再也不敢吭声,这就算是教育了。
如果这种状况,长时间内得不到改善,孩子的心,长久遭受到压抑,就成为了玻璃盒中可怜的小跳蚤。
——就丧失了,如张卫健那样的流畅语言表达能力。
(08)
失去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
相反,这些孩子会把成长中的经验,平移到成人世界中来。
——不允许孩子表达的父母,也会对孩子不声不响的努力,适当的给予夸奖或鼓励。这种形成了这类孩子的行为惯性,不吭声,闷头做,然后等着主宰者的公正奖励。
但成年人世界,不存在一个公正的主宰者。
成人世界,追求的是高目标与低成本,管理者的思维是有局限的,那些不善表达自我的人,就会淡出管理者的视线,形同于不存在——如张卫健,他在那家公司龙套一跑就10年,如果他自己不勇敢的站出来,表达自我,主管者断无可能让一个连话都不敢说的人,担纲主角。
——成人世界,需要强势者,连自我权利都不敢维护的人,是无法胜任的。
(09)
不要再压抑自我了。
不要相信什么公道,这世上的公道只有一个,大胆说出来,勇敢表达自己欲求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公正。
现实生活一如影视剧,如果你不肯成为主角,安心于做个路人甲匪兵乙,安心于做个吃瓜群众,那就不要幻想获得主角的荣耀。
你的需求不是罪,而是你的天然权利。纵然你的表达能力达不到预期,但也不能忘记这个。
(10)
那么,曾在玻璃罩下吃尽苦头、久跳无功,因而丧失了表达自我能力的人,又该如何破局呢?
第一步,先行矫正观念,不要再相信这世上有什么主宰者,你已经长大了,开始自己的人生。你就是你人生的主宰者,只有你自己,才有可能赋予你公正。如果你还没有为自己的人生表达过,那么是启动这种能力的时候了。
第二步,继续矫正观念。作为一个成年人,你任何能力也不缺,只是被自己压抑了。从自我封闭的心态中走出来,从自怨自艾的不良情绪中走出来。如果自我不能够流畅表达,就会转为愤懑与委屈的情绪,积压于心,让自己陷入到无望的悲哀状态。
第三步,尝试说,如张卫健那样,把人生视为一场盛大的演出,先在屋子里对自己说,然后走出门,尝试对应该倾听的人说。前几次效果绝对不会理想,但只要开始,走出第一步,慢慢你就会发现,平和的语言,对他人有着神奇的正面影响,就如同牢骚和委屈,对他人有着负面的影响一样。
第四步,多读几本书,多交几个有价值的朋友,多思考有关人性的话题。你会发现,如我们这类、丧失了自我表达能力的人,大有人在。但只有开启自我表达能力之时,我们的人生,才算是刚刚开始。
人性是不完美的,我们的人生成长,同样也是不完美的。生命最大的残缺,是丧失了对自我的认可与认知。记住张卫健吧,他的人生30岁才开始,只是因为在此之前,他废弃了自我的意志表达。我们也是一样的,在认识到我们的需求是合理而正当的,在站出来勇敢表达之前,我们的人生和事业,仍然处于蛰伏状态。只有当我们挺直腰身,微笑着说出来时,所期望的灿烂辉煌,才会如期而至。
从小的家庭环境就是不鼓励说出自己的需求,父母认为他们给予的就是最好的了,从小听到最多的夸奖也是“特别乖”,后来才意识到自己真的逐渐丧失了说出自己需求的能力,在感情里也是,总是不由自主地“满足”自己认为的对方的需要,压抑和委屈着自己,却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其实这也是一种不会爱自己的表现,觉醒了之后就是接受自己并做出调整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