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向我咨询民间借贷纠纷,自己也代理了几个民间借贷案件。有一些感悟,憋在心里不吐不快。在这里整理、发表出来,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一定要有能够直接或者间接证明借贷事实的书面材料。借条、借款合同、还款计划书等都可以。
2、提供借款,一定要通过银行转账,并附加备注。在法院审判实践中,银行流水是认可度最高的。大额现金交付的认定问题,一直是审判中的难点,不要使用这种方式,为自己将来维权制造困难。
3、保存对方的身份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中,有至关重要的信息——身份证号。身份证号可以确保借款人身份明确。如果不能提供准确借款人信息,法院很有可能以被告不明确,驳回起诉。
4、调查核实对方的经济状况。救急不救穷,这句话是先辈们的智慧,永远不会过时。很多执行案件,都是因为对方没有偿还能力,最终不了了之。
5、利息约定一定要写明。自然人之间借款未约定利息或者约定利息不明,法律规定,是不支付利息的。
6、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施行后,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提高到了三年,但是欠钱不还超过三年的比比皆是。如果对方已经表示不再偿还欠款的情况下,尽早起诉。
这几年,民间借贷案件数量不断猛增,涉及的金额也越来越大,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微信、支付宝提供的收款、转账功能,新增了资金的提供方式,法院查明民间借贷案件事实的难度越来越高。
种种原因,导致了出借人维护自己的财产权益越来越难。不论是为了利息,还是朋友情谊,向别人提供借款,都需要提前做好对方欠债不还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