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从共学村人的视角聊了一下
1. 好奇男孩
2. 学生变村民
3. 共学村的家长
这一篇从共学村的空间来聊一下,我是晚上七点进的村子,跟着Gills一起在村子溜达,村子是一栋3000平的三层楼建筑,前后投入了约100万欧元(和国内私校动辄十几亿的投入,这简直太少了)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村子应该和我10天前去的样子,已经很不相同了,在这个Teal Organization的滋养下
这栋楼,也有了自己的生命,一直在生长
要问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个大小空间,我在里面住了2晚也没有太数清楚,据说上图是其中三分之一的钥匙,所以那我就讲讲自己印象深的地方吧。
1. 村子里的空间都是因为人而产生的
这里常住14人,因为大家共同学习生活,有人喜欢雕塑木工,就有了一个雕塑木工工作室;有人喜欢做衣服,就有了一个缝纫间;有人喜欢乐器,把自己家里的带来,就有了一个乐器坊;有人喜欢农场,就有了一个foodcoop……
总而言者,虽然是在维也纳的市中心,但自称村子,还真是很准确的。
来参观这里,不像是学校,更多像参观一个大宅子,宅子的布置处处体现村民对于生活的热爱。
来一组照片如下:
2. 在这个村里,被唤作Nest 和 Heart的地方
Nest是一个20平米的小房间,我经历的24小时里,这里总有人
小一点的孩子们披着一块床单疯玩
大一点的孩子把大人叫来一起开一个站会,来沟通一天安排
大人们在里面喝下午茶
或者来一场教育讨论的沙龙
踢完球的孩子自发支起投影,回看一段20分钟的球赛来精进球技
……
Heart是厨房,地理位置在村子的中间,不像很多机关单位或者学校的厨房,是封闭的外包的,假如哪一天煮饭的阿姨请假了,吃饭就会混乱。这里不同,不参加工作坊或者没有课程的孩子,动态的组成一个小团队来帮厨,看着一群大的小的孩子,如此利落的准备出饭菜,大家有序的进餐聊天,特别self sufficient,有生活气息。
3. 村子的空间,有大的分区,也相对灵动。
当新的需求出来时,空间就开始改进了,这个空间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自然生长。
才10天过去,已经开始有点思念这个美好的地方了,希望有机会下次再去探访,也希望那群小伙子项目进展顺利,有机会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