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查理芒格的对话:
我:老师,学习社群中流行一种观点:所谓学习就是思维认知升级的过程。而认知升级的核心就是掌握大量的基础概念,一个人的思维水平的高低几乎等于他拥有概念(模型)的数量的多少。您怎么看?
芒格:我倒想听听你的理解。
我:所谓大量基础概念,就是您谈到的【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例如物理学中的第一性原理、化学的自催化、经济学的供求关系、生物学的进化论、数学的排列组合等等。但是掌握了这些理论,好似学了一堆各大门派的武功心法,功力没有大增,反而差点走火入魔。我应该如何把它们糅合在一起,在决策和解决问题时形成您所谓的Lollapalooza效应?
芒格:你这个问题很好。在《关于现实思维的现实思考》一文中,我曾说道:【简化任务的最佳方式一般是先解决那些显而易见的大问题】。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思维模型”,然后分析“多元”的价值以及如何把它们糅合在一起。
我:思维模型就是您提到的重要学科重要理论,多元就是跨学科,我这样理解对吗?
芒格:西蒙·斯涅克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黄金圈原则】,凡是从WHY入手,而不是WHAT。你试着想一想:遇到问题时,你身边有两个理论可以利用。其中一个被反复验证可行,另一个不可知,你选择哪一个?你再试着想一想:世间已有的概念浩如烟海,你是愿意学那些只能解释几件事情、几种现象的概念还是那些能够在某些领域解释千千万万现象的概念?
我:考虑到机会成本,当然是选择那些被反复验证过并且具有普适性的概念。
芒格:是的,为什么学习思维模型最好去学习那些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因为这些理论具有最大的确定性以及普适性,这是获得智慧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最小的路径。但是仅仅如此当然不够,这就回到了你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思维模型需要【多元化被使用】才能发挥效用?
我:是的,这是为什么?
芒格:孩子,这个世界并不是按照跨学科的方法组织起来的。人类犯的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根据狭隘的经验进行单一归因】。有个谚语是这么说的:一个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建议你以多元的方式去构建和使用思维模型,因为那【更接近真相】。你需要的是在头脑里形成一个由各种思维模型构成的框架,然后将你的实际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悬挂在这个强大的思维模型架上进行拷问。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现实的认知。
我:让我想想自己对一件事情的认知行动过程:事件发生-条件反射-过往经验-得出结论-行动。例如:生意不好-竞争太激烈-打价格战可以争取市场份额-降价-做促销海报。
芒格:这就是大部分人的认知过程。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书《思考,快与慢》中将这种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所运用的认知方式称作【系统1】,它具有强大的基因力量,在人类早期起到了至关重要(逃避危险、减少能量消耗等)的作用,而它的副作用随着人类的不断演进而越发凸显。
我:所以运用多元思维模型实际上是反人性的,需要在时间的积累下不断刻意练习。
芒格:没错,你需要把多元思维模型通过刻意练习从而植入【系统1】,让它成为你理解万物的自发认知习惯。在这个越发复杂的社会体系之中,你首先需要辨别/证明【真实的表象】,因为信息随着互联网的传递往往失真度越来越大。第二步,你需要在【真实的表象】中提取【重要学科的重要概念】,升华对表象的认知。第三步,你需要刻意【多元化】你的认知,不做那个谚语里的铁锤人。
我:老师,我明白了。所谓多元思维模型,实际就是【最准确地抽象化解释真实世界的模型】。只有接近真相/本质、尽可能远离认知偏见,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个决策。
芒格:对,人生就是一个个决策拼凑而成。你人生的质量取决于关键决策的质量。希望这段谈话能够拨开你的疑云,投入到思维模型的收集和刻意练习中去,那并不轻松,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