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说:“春争日,夏争时,五黄六月争回耧。”说的就是农民赶着节令做农活,而这其中最忙的,要数初夏的芒种时节了!
芒种还没到,地里的麦子就晒黄了,连着十几天的大太阳,麦芒越来越尖,越来越硬,远远的看这一大片新麦,竟然是被烈日灼出的沧桑。
记得小时候,学校里会在这个时候放“麦假”,这是北方农村孩子的福利。那时,还没有大型割麦机,孩子们就拿着磨得锃亮的镰刀,弯弯一柄,挂在腰间,晃荡着往田地里去。母亲看见了,就说:“别捯饬镰刀了,小心割着。”镰柄是木头做的,这样会更轻巧,干起活来也会省劲儿。土黄色的木头又和麦子的颜色、土地的颜色相同,仿佛天生为了割麦子。
割麦子要抓紧时间,所谓“芒种忙忙种”,那是要趁上芒种时的雨水,所以,割麦要快,割了麦要“点”玉米,点就是要一坑一粒的种玉米。往往是爸爸或者妈妈拿着锄头,顺着一条笔直的线——可以以麦茬做参考线,抬起,落下,锄一个浅坑。由孩子捏出两三粒种子,抛进坑中,爸爸或者妈妈,顺势一回锄,用锄背就把土掩上了。后来有了简单的独轮耧车,将玉米种子放进轮子上的漏斗里,斗肚底有刷子做成的挡板,随着轮子的转动拨出种子,它和种麦子的耧车不同,麦子需要种的密一点儿,玉米需要散开点儿。
玉米刚种好,就该下雨了。这就是时令,农民伯伯都是算好的,他们很神奇,似乎摸一把土,嗅一口风,就能判断出天气,比《三国》里的诸葛亮还能巧借东风。
盼麦子熟,需要晴天。种上玉米了,需要雨天。打麦晒麦,又需要晴天。可眼看着芒种的大雨就要来了,总是紧赶慢催,在有限的节令里,做无限可能的奇事。看老天爷,是一种大智慧。再也不要瞧不起那些看天吃饭的老农民。
芒种又称五月节,五月是忙碌的季节。我喜欢芒种这个称呼,一下子就能让人联想到大片大片抽着麦芒的田野,麦田中间插着稻草人,它头顶的天空蔚蓝如洗,没有一丝云。太阳,则像个娃娃,戴着圆圆的围嘴儿。也许是它涵纳了我的童年,才让我想起这不切实际的画面。
终于有一天,麦子打好了,被装入袋子放进粮仓,一个响晴的中午,还没有知了叫,突然阴云密布,然后就哗哗下起雨了。接连几天没有晴。人们睡在屋里,梦见田地里新种的玉米慢慢从泥土里钻出来……
因为他们知道,雨停之后,就是一整个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