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0点多的上海依旧车水马龙,不过相比白天,这个时候少了几分喧嚣,多了些许静谧。地铁里面三三两两的加班族拖着疲惫的身子,低头玩着手机,刷微信微博、逛淘宝天猫或者看着最新的电视剧,大家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消除白天的疲惫,让自己紧绷的神经稍稍缓解一些。
而我,通常的做法是,打开网易云音乐,把周杰伦的歌曲放到最大声,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好玩的评论,慢慢的慢慢的,自己的思绪开始漂回到很远很远的从前,回到那幸福的学生时代。在那个《七里香》首发的夏天,大街小巷都播放着《搁浅》、《外婆》、《我的地盘》……每个中学生都拿着一部随身听,买上一张周杰伦的盗版专辑,听的津津有味。那时候,抄歌词成为学生中的一大流行,而他那痞痞的发型也成为了判断一个男孩子是否跟得上流行趋势的一大重要因素,很难想象,一个小眼睛黑头发吐字不清晰的大男孩会成为全名偶像,而且一直持续这么多年。
到现在我还记得特别清楚,那是在2006年的一个下午,我拿着遥控器不断换着为数不多的电视台,寻找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翻着翻着突然翻到东南卫视,看到一对舞者正在跳舞,我很快就被吸引住了。而吸引我的并不是舞姿多优美,也不是舞者多漂亮,而是这支舞的背景音乐,它听起来干净利落,没有哪怕一点点拖沓,被它的旋律包围,好似置身于一座中世纪的神秘古堡,庄严肃穆,令人陶醉,它在吟唱爱情,爱情在它这里却显得那么唯美,那么扣人心弦。我被这首歌曲深深的迷住了,以至于我都没有想到看看电视右上角的歌曲名字,这首歌是谁唱的。
直到过了很久,我才知道这首歌叫《夜曲》,是一个小眼睛咬字不清名叫周杰伦的歌手创作演唱的。后来的事情就似乎顺理成章,我成为了一名杰迷,我像大多数人一样买了很多盗版磁带,我有一本很厚很厚的歌词本,里面几乎都是周杰伦的歌,我为自己花5块钱可以理一个周杰伦发型而沾沾自喜,那时候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正处在多么美好的一个时代。
记得高一的时候,和我头顶头睡觉的室友一样也是杰迷,那时候《依然范特西》刚刚发布,他很快就买到一盘盗版磁带,我们俩每天晚上最快乐的事就是循环播放周杰伦的新专辑,虽然好多年都没有联系了,不过到现在我还记得他喜欢《本草纲目》,而我喜欢《夜的第七章》,我们经常还为这事争论不休,杰伦的音乐也成为我们日后彼此联络的纽带。
大一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部诺基亚手机,我一拿到手机就去网吧下载了周杰伦所有的歌曲,盗版磁带的日子终于成为了过去,听歌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了,而我也开始“放纵自己”。记得有一段时间对《以父之名》和《威廉古堡》特别着迷,耳机的效果又不是特别好,所以我经常走在路上公放这两首歌,以至于大家只要听到这两首歌就知道是我来了,估计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少遭路人的白眼,不过那个时候也是自己最真实的时候,不会刻意去修饰,喜欢什么就大大方方的喜欢,也许对待生活那样并不是最好的方式,不过那却是最刻骨铭心的。
长这么大,我做过很多事,大部分失败,小部分成功,能够称得上满意的寥寥无几,而这其中考研可以算得上满意。这倒不是我考取了多么高的分数,上了多么好的学校,而是考研让我看到了坚持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而杰伦的音乐在我守卫坚持的防线就快要崩塌的时候,给了我足够的动力,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战胜自我,坚持到最后。记得离考研笔试还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在图书馆最靠近窗户的位置,我硬着头皮一次又一次的扫视着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草稿纸上不断的尝试着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然而依然有很多高数题让我毫无头绪,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插上耳机,把《稻香》和《红模仿》放到最大声,不去想任何事,只是专心的感受每一个音符的跳动,每一句歌词带来的震撼,它也许不能让我灵感突然迸发,想出解题思路,不过却可以让我的身心得到彻底放松,那段时间,对于我来说,杰伦的音乐就是最好的解药,一次一次的将我从放弃的边缘拉回来。
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的缘故,以前听杰伦的歌喜欢抄歌词,现在听杰伦的歌喜欢看评论。杰伦的每一首歌下面的评论,关键词最多的就是“青春”,虽然大致意思都是“缅怀青春,感谢杰伦”,不过我还是喜欢不厌其烦的向下翻阅。很奇怪,看着一群来自天南海北完全没有干系的人写的文字,竟然会有一丝丝的感动,也许在那里面隐隐约约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音乐的力量原来如此微妙。
前段时间,《晴天》的评论量已经超过了200万,是云村评论量最多的一首歌,里面有一条评论是这样写的:“那时候总喜欢在操场上偷偷看他打篮球,广播里总是放这首歌,每天一到吃饭的时候我就坐在操场的站台上看他,春天的风暖暖的,还有夕阳西下的晚霞, 那时候我们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浪掷,不知道成长是什么,然而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才是最好的时光。”
懵懂的爱恋总是与美好的青春结伴而行,那个时候,喜欢一个人很纯粹,很美好,有时候也很无奈,不过很庆幸,在我的青春里,除了无疾而终的爱恋,还有很多值得留恋的事,比如杰伦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