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反映的是在教育不同层面上的教育要求。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者预设的课程学习中学生行为的变化与发展,是选择课程内容、编写教材、实施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基本依据,历史教育功能的实质就在于全面完成历史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指的是教授者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目标,即由一课时或若干课时构成的教学或活动课题的目标。教学目标应在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从理论上说,它应高于课程目标,应在课程目标规定内容的基础上拓展一些新的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初中历史课程目标规定了具体的课程目标,他提出的是全国初中学生要完成学业的一个最低标准,但不意味着要求全国学生不分城乡、不分东西部,都向最低标准看齐。各地区、各学校可以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规定自己的教学目标。
国家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的总体要求,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总体要求,它具有高度的原则性、概括性和抽象性。
学科教学目标是指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是指课程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的具体要求。课时教学目标是对每课时提出的具体要求。
国家教育目标是通过学校培养目标来实现,而学校培养目标则又通过学科教学目标来实施。学科教学目标,在具体分解成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所以国家教育的目的和实现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完成,最终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来具体落实。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呢?
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一、准确的把握课程标准要求。
把握课程标准,首先要宏观通读,了解纵横两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从纵向上看课程标准、在前沿的课程性质与课程基本概念等部分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它说明了怎样做和如何做的更好的问题。
从横向上看,它又把课程目标分解成三维目标。
二、认真做好学情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做好学情分析。反思我们以往的教学实践,大多不理想的结果都与教学设计有关,而关键问题在于目标确立忽视了对行为主体--学生的分析,体现的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这种格式化、一成不变的教学目标直接制约了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基于学生的实际,才能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研读教材,拓展资源。
作为历史教师不仅要科学的看待课本,更要灵活地利用课本,使课本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主要教学资源载体。
此外,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历史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在确立教学目标前,要尽可能多的拓展这些资源,使确立的目标更有血有肉,更具有乡土特色和个性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