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记忆的原理
你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前一天刚看过的书,却回想不起来它里边的内容?
你一遍一遍地重复背单词,背语法,考试时仍然捉襟见肘。
每次学习新知都力不从心,感觉自己很笨。
其实你一点儿也不笨,自信点!你很聪明!
觉得学习记忆不好,那是因为我们对于所学的概念并不熟悉,甚至完全陌生。
你对于某个概念或事件记忆的深浅,取决于你对它的熟悉程度。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大脑中有多少个神经元概念是与之相联系的。
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Lenoard Mlodinow)在《弹性》一书中提到,人的大脑里有约860亿万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当中有一部分专门用来记忆概念,叫做概念细胞。
比如“苹果”一词,相应的就有一部分神经元来负责记忆和连接与它相关的概念,如果把“苹果”和“食物”的概念相连接,那你脑海中形成的就是“苹果”这种食物的概念,如果把“苹果”和“手机”相连接,就形成了iPhone手机的概念。
记忆的原理,就是调动这些概念神经元网络进行连接和互动,产生新的概念。连接越多,记忆越强,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
一个没听说过《小红帽》的孩子,不可能通过“外婆”的概念而联想到“狼”,不知道《外婆家》的人,也不可能通过“外婆”联想到“红烧肉”。(《小红帽》的故事里,外婆被狼吃掉了伪装成外婆。外婆家餐厅招牌菜叫做“外婆红烧肉”。)
联想的过程毫不费力,可在一瞬间完成,而神经元在缔造连接时,则需要你的主动构建。
如果才能快速有效地学习新知,构建神经元网络呢?
本文将为你提供三个学习方法,运用结构性思维,有效提升你的学习力。
02 什么是结构性思维?
了解大脑记忆的原理之后,我们明白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关键。我们在接受外界信息输入的时候,大脑也在创造连接,不过这种接受方式是被动的,连接不稳定,参与互动的神经元也很少,所以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通过主动创造连接来促进学习,就需要了解结构性思维。
结构性思维就是模拟大脑神经元学习模式的思维方式,它将零碎散乱的知识碎片,通过有组织的层次分类,按照一定的逻辑将它们连接起来。它有助于我们在学习新知时主动构建神经元网络。
大家小时候都玩过搭积木,现在孩子更多玩的是乐高。当许多零碎的小块拼装在一起的时候,就成了一座辉煌的城堡或是一个温馨的小家。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有拼装的图纸,即便没有图纸,在拼装过程中心里一直想象着你要的那个屋子的画面,先搭什么?再造什么?然后把相应的组块一层一处拼接上去。
结构性思维就像你在脑海中想要搭建城堡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你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你按照图纸,有明确的步骤,你按照步骤把每一小块安放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产生了连接,连接的足够多,他们有了行,才具备了强烈的关系,这时候你就记住了它们的样子和位置。
清楚什么是结构性思维后,我们来看看它对我们有哪些帮助?
03 结构性思维的重要性
01 结构性思维有助于我们逆向思考,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结构性思维在处理信息时,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线来处理的,所以一个系统中产生异常的时候,顺着逻辑线倒推,逆向思考,就能发现问题所在。除了找到导致问题的强影响因素外,还能在排查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与之相关联的弱影响因素,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结构性思维在解决问题时,会有清晰的条理,不仅专注与当下,更能防范于未然。比如当一件火灾事故后,做分析时:
①了解成因,火灾是怎么发生的?
②了解前因,为什么会在那一处那一刻发生?
③了解后果,对相关人群的生活有哪些什么影响?
④解决方案,如何处理事故现场,以及妥善安置受难人员?
⑤反思警醒,如何避免下次类似的情况出现?
⑥传播号召,普及防火常识以及紧急逃生方法。
管理得当的消防区域,能够很好地降低民宅火灾事故发生率。
02 结构性思维有助于我们提高记忆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知名企业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老师,在讲书时提到,自己在准备一本书的知识概念呈现给读书之前,都会自己手绘思维导图,利用结构化思维来帮助自己记忆书中的内容,理清思路。这样不仅能够记住大量相关知识,还有效地提高了表达能力,经常能够连续讲几个小时思路不断。
传统学习时,输入概念时常零碎散乱,记笔记面面俱到,却重点不清,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关键是事后也不会去看。
结构性思维像一张图纸一样,利用事物相关提示语和概念词组,将信息全盘托出,脑海中概念清晰直观。
国际谈判专家克里斯·沃斯在FBI二十年职业生涯中,安全解救了成千上万的人质,后利用结构性思维提炼出在的原则和实战经验,设计出了谈判技巧,整理成《掌控谈话》一书,帮助大家提升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们在与人沟通和谈判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结构性思维,事先预演自己的谈判目的,观点和例证,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在谈判中胜出的,往往是有所准备的。
04 如何运用结构性思维去学习?
前边提到,樊登老师在看书讲书过程中,经常运用思维导图。
它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结构化思维的工具,现在许多的课程都在教大家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搜索到很多相关文章。我们重点讲如何利用结构性思维去学习,在什么时候绘制思维导图最有效?
01 第一步:带着问题去学习——结果与关键词
人的求知欲源自于好奇心,小孩保有足够的好奇,去探索未知的大千世界,但是成年人受好奇心驱使漫无目的地学习,则会毫无效果。
在学习以前,我们可以首先问自己一个,以结果为目的问题:我此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我是学习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方法如何会帮助到我?
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事半功倍。
接下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需要做笔记划横线,只需提炼重点关键词即可,为下一步绘制思维导图做准备。
02 第二步:隔天回顾并绘制思维导图——查漏补缺
当时学习完以后,不要立马做输出。更不提倡的是,有人在看书和学习时,边看边画思维导图,和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一样,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偷懒的学习行为。
虽然大多数人都说,刚学习完印象最深刻,输出方便巩固。正是这样的观念,才导致许多人做了大量输出效果并不明显,这样只会事倍功半。为什么呢?
刚学习完,印象最深刻,这时候输出,你大脑很省劲,不需要去思考,凭借短时记忆就可以完成输出。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而真正有效的学习,是需要在你大脑的舒适区之外,恐慌区之内的学习区进行的。
所以给大家的学习建议是:隔天进行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回顾,这时候,根据关键词一边回顾,一边再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最有效果。如果发现有遗忘和概念模糊的地方,这部分就属于曾经的知识盲区,需要重点复习,让大脑神经元产生更多新的连接来帮助记忆。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查漏补缺,做到学习效率最大化。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思维导图做出来是给自己看的,自己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在给神经元创造更多新的连接。参照他人的思维导图对学习帮助并不大,其功能与书的二级目录无异。
你可以学习他人是如何构建思维导图的,而不能直接把他人的思维导图拿来作为笔记收藏等着吃灰。
03 教是为了更好地学——费曼学习法
理查德·费曼被称之为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纳米概念的人。
作为曼哈顿计划天才小组成员之一,他有一种特殊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复杂的观点,也使他成为硕果累累的教育家。也因此被称为“老师的老师”。
我们运用结构性思维,来组织一下他的核心原则:
1.选择一个你想要表达的概念(目标)
2.想象你在向一个8岁的孩子解释这个概念,并让对方完全听懂。(费曼的灵魂技能)
3.在上一步过程中出现讲述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卡点,那就去寻找与概念相关的任何资料、书籍、询问老师、同学,把概念重新研究一遍。(创建更多神经元连接)
4.继续升华,精炼语言,运用类比。(寻找相关联想词,组合神经元连接)
运用费曼学习法,好为人师,才能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
在教育行业存在着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某些临阵上岗的老师在水平不佳的情况下进行教学,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自己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了费曼学习法的第三原则。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会大量搜集资料,用输出倒逼输入的形式,进行了学习。总体上,是有进步的。至于所教授的学生能力提升如何,就要看老师对于第二、四原则的运用了。
总结:
简单来说,记忆的本质就是尽可能多地创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与互动,影响它们如何连接取决于你的思维方式。结构性思维能够帮助大脑用它熟悉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和分析。
输入端应用,深入思考,将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编码,建构神经元连接,存储于长期记忆当中。
输出端应用,将知识概念和经验进行解构分析,再建构成新的连接,对外输出。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这种输入与输出的道理吧。
原创文,转载请添加微信,并注明来意:FrankLordA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8099888858886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