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儿子突然兴致勃勃地提出一个新想法:他想把书包、文具等全部换成卡皮巴拉主题的。这种“任性”的请求放在以前,我绝对会一口拒绝——原本的书包和文具都是新的且实用的,为什么要浪费钱再买呢?况且,这样的行为似乎也不太环保。然而,这一次,我却选择了支持他,因为我知道一个原理。
我的改变源于一本书的启发——《考试脑科学3》。书中提到,大脑中有一个负责释放动力和干劲的“闸门”,叫苍白球。作者提出四个激活苍白球的方法,其中一个就是创造新的体验。
回想一下,我们是否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开始一项新计划时,热情高涨、动力十足,比如立志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或坚持早起运动。然而,几天过后,那股热情就会逐渐消退,最终回到原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以为常”,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会很快适应当前的状态,从而失去最初的兴奋感和干劲。
为了打破“习以为常”,我们需要通过“新鲜感”来刺激大脑中的海马体。当海马体变得活跃时,它会间接激发苍白球的活力,从而让我们重新充满动力。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只习惯了单一笼子环境的老鼠转移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结果显示,老鼠的海马体立即变得异常活跃。其实,人类的大脑也是一样的,当我们接触到新事物时,大脑会自动焕发出一种“重新开始”的活力。
新鲜感并不需要大张旗鼓的改变,哪怕是一些微小的调整也能起作用。例如,上班路上换一条新路线;爬楼梯时播放一首从未听过的音乐;调整书桌上的装饰品;甚至只是换个新电脑桌面,都可能为我们注入一股新鲜的动力。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们在学校换座位、重新布置教室时,会表现得特别兴奋的原因——这些新鲜感能为他们的学习注入短暂的活力。
回到儿子的请求。当他带着满脸期待告诉我他的想法时,我想到了“新鲜感”和“动力”之间的关系,于是爽快地答应了。结果,事实证明,这次“小浪费”收获了超出预期的效果。
第二天,他背着新书包去学校,兴致勃勃地写完了当天的作业,还在语文小测试中拿了全班第一。接下来的几天,他的作业质量明显提高,整个人都充满干劲。看着他专注投入的样子,我知道,他的苍白球被成功激活了。
当然,我也明白,所谓的“新鲜劲”并不能永久持续。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制造新的体验,让动力可以周期性地重启。就像那本书的作者说的那样:“当干劲不足时,试着改变一点点,哪怕是最细微的调整,也能点燃新的激情。”
本文作者:unlockedmind,欢迎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