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动物》——洞察人性,成为更好的自己

【OBOW系列】把读过的好书刻在你的骨子里

No.1 《社会性动物

作 者:文刀
公众号:做到洞察即做到
简 书:做到
时 间:2018.03.18 07:20-09:15(4PT)

书籍创作背景简介

  • 书籍简介

    《社会性动物》豆瓣读书.PNG

    E·阿伦森的《社会性动物》被誉为“社会心理学圣经”,本书从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已经与时俱进到了第九版。该书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的著作。
    本书中对人在社会环境中可能的体验和行为——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人际关系问题,如从众心理,偏见的形成等——均作了最为客观全面的描述。其中的大量论述来源于社会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例子也都取材于日常生活和社会事件——贴近生活,如果我们作为读者足够认真,足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里边的方法完全可以应用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从而提升自我认知,改善生活质量,而非“看看就行”。

  • 作者简介
    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是当代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师从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费斯廷格, 是美国心理学会110年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所有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杰出研究奖(1999年)、杰出教学奖(1980)和杰出著作奖(1975)。另外,在他许多的荣誉中, 有因为在改善团体间关系方面的贡献获得Gordon Allport 奖,和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内的卓越研究成果获得Donald Cambell 奖。
    1981年, 他被授予美国教育促进与支持理事会的年度教授称号,1992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这些是一位心理学家的至高荣誉。

书籍结构和中心介绍

  • 1目录拆分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致谢
    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2 从众
    3 大众传播、宣传与说服
    4 社会认知
    5 自我辩护
    6 人类的攻击性
    7 偏见
    8 喜欢、爱与人际敏感性
    9 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心理学
    词汇表
    英文注释
    英文人名索引
    英文主题索引

@文刀

分析目录可知,该书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第1章主要厘清社会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主要是确立社会性理学的中心和边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什么是社会性心理学”。第一章,比较像李笑来说的“最小必要知识”部分,主要定义解释重要的容易产生分歧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2-8章分讲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人际关系问题,针对性地分析该类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情况,较为严谨地分析其来龙去脉,提供行动建议。

第9章是对前边分讲的各部分主题进行串联总结,同时呼应第1章,加深人们对社会心理学的科学规范性和实证逻辑性的理解。

通过这样一个由点到面再汇聚到点的一个两头狭小、中间肥大的“橄榄球”信息传递模型,读者更容易理解相对比较复杂多变的心理学研究结论和常识性知识。这也是《社会性动物》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Revue des Questions Scientifiques的评价)的一个重要支撑。

美式橄榄球.jpg

  • 2一句话梗概核心思想
    《社会性动物》主要针对人在社会环境中可能的体验和行为——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人际关系问题,如从众心理,偏见的形成等——提供客观全面的科学实证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案。

读书笔记

十万个为什么

在生命的河流中,对于人类而言,“活着”的需求已然退居幕后,不再是主流。就连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都发生了相似的演变,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演变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活着”的需求已经被“活好”的需求所替代而成为了主流。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 ,活于公元十七世纪)曾对“人”有过这样一句哲理性评述: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Man is a reed that thinks)。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人之为人在于其有思想,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遵循着好奇心本能去探索了解甚至于改造世界。

那怎样才算是有思想、会思考呢?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会对自己感到疑惑的事物进行质疑而提问,不断地追问为什么。

为什么”就是人类用来界定自我属性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那会有哪些“为什么”呢?纵观生活,只要我们愿意停下来,回过头来认真问一问自己:

面对我所接触的事物,我真的理解它们吗?如果不理解,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来自哪里,又去往何方?

怀揣着这样一些好奇,“为什么”不过是顺其自然的真情流露——

为什么有人会相信邪教?
为什么企业热衷于请明星代言做广告?
为什么在车祸现场,围观的人不伸出援手?
为什么人们会攻击、伤害其他人?
人们之间的情感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这些“为什么”都是《社会性动物》这本书希望通过科学实证研究来分析、介绍清楚的。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疑惑,不妨看看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如何解答这些问题的。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社会从本质上看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那些不能过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过公共生活,因而不参与社会的,要么是兽类,要么是上帝。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公元前328年

亚里士多德.png

很自然,社会心理学就是使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的社会性特征的学科。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人人都是业余的社会心理学家。就算我们没有系统性学过社会心理学,我们依然能够进行社会性活动来满足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但是,依然是前面那个主要矛盾的变化问题——“活着”不再是我们主流追求,“活好”才是。这时候,理解社会性心理,知道人类普遍的心理缺陷,能够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去避免掉坑,这已经就能比绝大多数人活得更好了。

我们不怕失败,只怕失败得没有意义,失败得毫无价值。

总体来说,要学一些社会性心理学知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部分内容来自【读品】罗豫的《走进实证的社会心理学》):

1 其一,人们经常高估自己,出现事后聪明偏差,也就是我们说的“事后诸葛亮”。你一定听过“我早知道!我就说是这样!”之类的话,尽管事前有犹豫,但事后人们几乎总是认为,当初自己就已百分百确定。

2 其二,一些看上去显而易见正确的理论,经过仔细考察后被证实是错误或不完全正确的。比如,从自身经验出发,当我们无意中听到某个人讲我们的好话时,我们会喜欢这个人;而如果他说我们的坏话,我们会讨厌他。这一点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但这一点同样是不完全正确的,如果我们无意中听到的不完全是好话,有时我们会更加喜欢这个人。因此,社会心理学家就要通过严密的研究手段,剔除这些谬误,建立更完善的社会心理研究体系。心理学实验就是研究手段之一。
我们大多数时候只能被动等待事情发生,而专业心理学家可以主动让事情发生——这就是心理学实验。不过,实验要在特定的情境下保持周围环境稳定,排除干扰,使结论更加可靠。

3 其三,“活好”是现在及未来几百年间的刚需——要想活好,就必须“知己知彼”,知道环境的边界所构成的客观局限性,知道自身能力的边界所带来的主观局限性。知道这些局限性后,再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使用合适的工具技术进行边界延拓,从而降低甚至于打破旧有局限性的束缚。

金句金段采撷

1 事后聪明偏差:一旦知道了某个事件的结果,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

2 从众:由于受到来自他人或者群体的真实的或者想象的压力,一个人的行为或意见发生了改变。出现从众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他人的行为可能使我们确信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可能希望在群体中逃避惩罚。所以,对于同一问题,最初的回答者的动机是希望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别人的最初动机是希望赢得他人的好感。

3 旁观者效应:其他的旁观者在场会抑制人们采取行动。如果人们意识到其他人也目睹了这一事件,每个人所感受到的责任就会扩散。

4 媒体的情绪感染:媒体对某件负面事件的报道可能会引起类似事件的发生,这源于群众的盲目模仿行为。尽管媒体并非有意,但是媒体对报道重点的选择使得媒体可能决定随后发生的事件——而不仅仅是对事件的报道。

5 说服的两种途径:
1) 中心路径:对观点加以权衡,对相关的事实或数据加以考虑,在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基础上作出决定。
2) 边缘路径:没有经过多少思考地依据那些简单的、往往不太相关的线索对观点作出正确、错误或吸引的反应。

5 认知的局限:人们总会尽力保存自己的认知力量。考虑到我们处理信息的有限能力,我们会试图采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策略。在采用这个策略时,我们活着忽略掉一些信息,以减轻我们的认知负担;或者“过分利用”一些信息,以便不再去寻找更多的信息;或者因为感到几乎已经足够好,而情愿接受一种不太完美的选择。

6 分类与社会定型
1) 自证预言:对某人的的预期或定型引导人们采取一定方式对待他人,使他们证实自己预期的过程
2) 虚假关联:我们常常认为两个实体之间应该存在的某种联系,实际上并不存在。然而,虚假关联大大强化了我们最初的定型,我们的定型导致了我们看到了某种关联,而这种关联似乎又提供了证据,证实最初的定型是正确的
3) 内群体—外群体效应:人会将人群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两部分。我们倾向于将外群体的成员,看得比我们自己的群体有更多的相似性(同质性效应);从任何维度上看都感到自己的群体更好(内群体偏爱)

7 社会解释中可能出现的三种偏差:
1) 基本归因错误:当描述和解释社会行为的原因时,与情境和环境性因素地 影响相比,人们会过高估计人格和气质因素的重要性
2) 行动者-观察者偏差:行动者倾向于将他们自己的行为归因为情境性因素,而观察者则倾向于将同样的行为归因为行动者稳定的人格因素,换句话说,我们会作对自己有利的辩解,即采用情境性原因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但是,当我对你的行为作出解释的时候看好,就会出现基本归因错误。
a) 行动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环境以及过去的经历;ta可能对导致自己行为的因素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具有特殊的体验。相反,观察者的注意力几乎总是集中在行动者身上;因此,观察者可能并不知道行动者做出某种行为的历史和环境原因
b) 自我中心思维:大多数人倾向于更多地将自己视为事件的中心,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持自我中心思维的人在回顾以往的事件时,把自己看的就像一位主要演员,影响着事件的进程和他人的行为
3) 自利偏差:对自己的成功进行性格归因,而对自己的失败进行情景归因。当一个人感觉受到威胁或者看到了获得积极的自我形象的机会的时候,容易发生自利偏差

8 自我辩护:当人们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有任何可能,都会尽力让自己(或者他人)相信所做的事情是合乎逻辑的、合理的。

9 认知失调: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为了较少认知失调,人们可能会事实进行歪曲从而减少失调。

10 登门槛技术:通过要求帮小忙来促使人们同意提供更大帮助的过程。

11 人际吸引:我们喜欢那些只需付出最小代价便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大奖赏的人。

12 假如我们不能对构成奖赏的内容做出清晰的界定,一般奖赏—代价理论便会丧失它的许多价值。

13 假如希望某个人喜欢自己,你就要努力去让他提供帮助,而不是去向他提供帮助。

14 出丑效应:尽管能力超群会使我们显得更具有吸引力,但一些失误迹象也会令我们的吸引力更上一筹。

15 错误信息会导致自证预言,那些被告知被人喜欢或者不被人喜欢的被试者的行为,引起他们的搭档做出相应的行为;然而,这些搭档实际上根本没有对他们表现出喜欢或者不喜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565评论 6 47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021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003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01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020评论 5 37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856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178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824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264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788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13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535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13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0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3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98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622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