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个比较老的话题。爱情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吗?如果有一个符合你所有定义和标准的但你没感觉的完美伴侣你会和他在一起吗?今天小星推荐一本书《亲密关系》,他从各个角度分析了爱情的本质,也许他可以为你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从最后一个问题说起,如果有一个你没感觉的完美人,你是不是要和他结婚?如今这个时代,大多数人会说不会,而1967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如果有一个这样的人,76%的女性和35%的男性都会和他在一起,也许你会感觉他们很现实,但你要知道的是所谓的爱情从来不是婚姻的必需品,或者是大部分时间都不是,人作为动物有繁殖的冲动,但在历史上,爱情和繁殖是两个割裂开的概念,繁殖就是繁殖,而婚姻是保障繁殖行为的社会保障系统,研究婚姻要从私有制的诞生开始说起,最初它是婚姻的衍生品,是衡量婚姻的诸多手段之一,它是道德的产物,爱情是婚姻的道德。
根据统计,这个世界上至少有20万人可以给你同样的幸福和爱情,而遇到他们属于一个概率问题,你不得不承认广义上的爱情是很难遇见的,哪怕你坚持原则不想凑合,但是你的原则是社会灌输给你的,社会向你灌输了很多所谓的原则,可惜多半没有意义,现代的爱情,或者说是择偶过程被商品社会绑架了,追求的过程被刻意的美化,因为这个过程可以大大的促进消费,促进商品的流通,而最终人们的大多数结果是凑合,这个结果是浪费了大量资源后的结果,你需要承认的是大多数人择偶的过程低效而且没有意义。
那么爱情是纯净的吗,如果把他归结为一个相当狭义的范围内,他还是很美化的,这个狭义的范围需要大量的物资支撑,还要有一定的运气,在大量的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万对已婚伴侣中,恋爱的经历各不相同,有的是相亲认识的,有的是朋友介绍的,有从小就在一起的,有网恋闪婚的,有路边碰到的,也有出车祸认识的,还有一对,是合伙投资买房的,后来发现算的太麻烦,干脆就在一起结婚的,但唯独没有苦苦追求,最后成功的,所以狭义的爱情规定了一个等价交换的原则,那就是双方需要从对方哪里得到一定的回应,才有动力付出,而不是一味的付出。那么爱情是什么,我把这个问题留到了最后,因为这是以为我无法说服你的概念,每个人都对爱情有自己的看法,我比较喜欢的是说法是这样一段话(猜猜是哪里的):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期盼,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最早的爱情就是这样,你的爱是什么样的呢,这就是今天的故事,希望你能喜欢,也欢迎你留言你认为的爱情是什么,关注小星说书,每天我都在这里,和你分享一个故事,推荐一本好书,希望今天的推荐你能喜欢,我们下期再见。
观点摘自《茸雪》《亲密关系》《第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