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习作的种子,静待花开
——听刘娟执教《搭船的鸟》有感
郾城区实验小学 侯淑珍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019年10月18日,我在郾城小学,聆听了南阳油田实验小学中原名师刘娟娟执教的《搭船的鸟》一课教学,分享了对习作教学的经验讲座!受益匪浅!
刘老师执教《搭船的鸟》这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这节课上,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一、老师的识字教学扎实,指导具体。
在指导“翠”这个字的时候,老师说三点:1.中国的汉字讲究谦让,当上面的“羽”字和“卒”相遇结合时,第一笔时横折,不带钩;2.下面一横最长,要托住上面;3.最后一笔竖是悬针竖,这样的汉字讲解让孩子体会到了中华汉字文化的精妙之处。
二、把“留心观察”和教学实践有效结合。
刘娟老师紧抓单元习作训练要点,从导读罗丹“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步感受作者观察细致和观察的方法。学习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感受并学习作者怎么细致观察描写这只翠鸟的。
师:作者描写翠鸟的颜色的词语有哪些?
生:写了翠鸟的的颜色描写,其中的一项颜色,有彩色、翠绿、蓝色、红色。
师:在“它的羽毛师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这句话中,写了翠鸟的什么?
生:羽毛、翅膀、长嘴。
在学生们观察了翠鸟的图片后,刘老师又出示了老教材中《翠鸟》一文中的外形语句想象翠鸟的美,接着讲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翠鸟捕鱼的动作敏捷。(冲、飞、衔、吞)又出示了老教材中《翠鸟》一文中的动作重点体会作者观察翠鸟捕鱼动词。学生再次读导语页中罗丹的这句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师:这样才叫“仔细观察”?
学生在此时此刻就有了自己新的体悟,还用比较精简的话概括出来了,这也成了学生自己的名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这句话告诉我们,习作的第一要素是积极的情感活动,即首先要产生一种强烈的内心需求。
刘老师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仿写大公鸡外形的颜色和大公鸡捉虫动作两个片段小练笔(见下图一),正达到学以致用。
三、板书不仅美观,体现了课文重点和习作方法的有效结合。日积月累,坚持训练。相信这棵习作的“种子”一定会在孩子心中扎根。
(图一2019年10月18日中原名师刘娟娟送教郾城)
( 图二2019年10月18日中原名师刘娟娟送教郾城)
刘老师的习作教学讲座、微课的展示、更是收获满满,让人耳目一新。如何把作文写具体?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如何把一件事经过写具体?刘老师都指导的扎实具体,而且操作性很强。除此,刘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扎实的教学的基本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后,郾城教体局师训股杨股长做了最后的总结,他给老师提出了要求,教师要不忘初心,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图三 郾城教体局师训股杨股长做了最后的总结)
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成长。“名师引领,携手同行,方能致远”。本次活动让我们一线语文老师看到了名师的魅力和风采,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今后的专业成长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契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相信有了名师的倾情付出,我们语文教学之花将会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