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的逻辑

   做一件事情,必然都带有一个目的,不管是有明确意识或是随心的;如果这是一件对人的事,对方对这件事情效果的期望则应该成为这件事情的最终目的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往往都是不假思索或是简单的思考片刻后便立刻开工了;他们并没有再仔细思考一下整件事情的整体逻辑:即做这件事情我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或是对方的期望是什么;需要达到这个目的或是完成期望应该怎样去做,它的步骤是怎样的?然后才是怎么把这件事情以更好的方式完成;在没有想明白逻辑的状态下做事,出现的情况往往是自我思维模式代入,也就是:将我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我对这件事情的期望,做为做这件事情的指导依据进而推进;忽略了它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或是是否符合对方期望,这样的结果轻辙事倍功半,重辙背道而驰

 很多事情在具体细节上风马牛不相及,但在底层逻辑上是相通的;举几个例子:A.某人在招待客人煮饭时米放少导致饭烧干了,客人问之前回复之前没有经验所以烧坏了;B.吃完后在客人面前表演一盘星际2;结果不到2分钟就被对面火车一波A平了,客人问缘由答曰没想到,C.第二天约好了晚上吃饭,某人下班迟了,客人之前说出发时回个信息答曰好,结果出发时并未发信息导致客人不悅,解释说因为和老总开会所以没发;这三件事情之间看起来毫无任何联系,但实际上仔细分析它们有着共同的逻辑:此君在遇到问题时的思路,总是 寻找身边偶然事件作为客观因素---》在这个因素下给自己做解释找台阶---》让自己从这件事中减轻责任感 --》进而给自己逃避和偷懒的理由借口;这个过程既不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也不尊重和审视对方实际感受,最后的效果和他本身要完成的目标大相径庭也是在所难免

 做一件事情要保证良好的效果,做之搭建清晰的逻辑框架必不可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核心观点】 看到自己的每一次起心动念。 动机产生目的; 每次一完整的TBR都会产生动机; 动机结构由内外动机构成...
    Lo俊彦阅读 286评论 0 0
  • 半年就这样过去了,还记得半年之前给自己规划新的一年里要实现什么目标,要攒多少钱,要看多少书,要读多少英语,要在人力...
    独慎阅读 300评论 0 0
  • 今天一整天从睁眼早上6点多一直忙到此刻。晚上做回顾的时候,发现整个一天我居然完成了:3个企业内训课的内容,1个视频...
    童楚涵阅读 594评论 0 2
  • 前段时间看了奇葩说,感触非常深,高晓松和蔡康永刚柔并济的说话之道让我深感语言的魅力,我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曾经自诩...
    菠萝李子阅读 1,960评论 1 6
  • 要提升技术并不难,要改变思维模式很难。 今天去一家新公司报到,第一天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在传递参数的过程中,我居然...
    爱吃咖喱饭的蝙蝠阅读 35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