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高考时发挥很差,分数低,最后只去了一所省内普通一本学校,而且雪上加霜的是,还被调剂到自己完全不感兴趣还烧脑的专业—数学系。我记得入学之后跟着班上三十多个人一起坐在宽阔的教室里,看着黑板上那些枯燥冗长的数学公式,感到自己的人生似乎被困在了由这些沉默又狰狞的数字所筑成的陷阱里,那时候大片的阳光从窗外撒泻进来,教室里明晃晃的,我却只觉得眼前黑寂如夜。
从此我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大学的空闲时间多,管制松,我便开始翘课,有时候一整天窝在寝室里看剧刷微博,数学作业也在上交前一天找个同学的抄一抄。我只觉得自己是在走一条暗不见底的道路,又不知道该怎么改变。那个时候我对室友对同学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抱怨自己的高考如何失利,抱怨填报志愿的时候如何失策,抱怨学校调剂制度的混乱随意,抱怨自己是怎样的命途多舛,抱怨这个世界的磨难不公。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陷在自己的痛苦里不愿苏醒。
一年之后,我们班的第一名报考学校的转专业考试,并且顺利通过,转入了学校的新闻专业。当时我们包括老师都很惊讶,因为这位同学每一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正中间,每一次作业都认真按时完成,每一次提问他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是我们整个数学系的王牌学霸,我们都认为全系估计只有他一人是热爱数学的,结果他却转专业了还转到和数学几乎没半毛钱关系的新闻专业,简直一脸懵逼。后来在他的饯别酒席上,我们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学霸一直都把新闻作为心中的理想,但高中时听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理科,填报志愿时也在父母意愿下填报热门专业,结果也遭到调剂。后来他想明白了,他要自己为自己做决定,他要学新闻。从那时起,他便开始准备学校的转专业考试,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他了解到我们学校要转专业要求原专业成绩必须在班级前列,他也不爱数学,高中时他数学最烂了,但是他觉得,如果错过这一次机会,他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机会,于是强迫自己拼命学,最后好不容易才达标的。后来,他在新闻系依旧做学霸当第一,大四获得保研资格,去了中国传媒大学,这是后话。
那天他的话语一直在我心里敲击,我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可笑和可悲。很多时候,我们明明与别人在同一个困境里,别人可以奋起拼搏造出自己想要走的那条路,而自己却只会像一只把脑袋缩回龟壳里的乌龟,明明是自己选择了黑暗,明明心有所不满,明明心有所追求,却不去改变,以为所有的事情都已经注定好了,以为手脚已经被禁锢再没有松动的可能性了,直到自己身旁的人突然长出了翅膀,挣脱了束缚,飞往心仪的远方,才知道有些事情是真的可以改变的。
二
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就看过一个小故事,说是三个建筑工人在工地砌墙,采访时第一个人有气无力地说“我在砌墙”,第二个人更显精神地说“我在建一座房子”,第三个人则兴高采烈地说“我在建设一个城市”,后来的发展里这三个人的职位依次升高,但第一个人依然还在原地砌墙。这个故事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现在我们还会一脸嘲讽地说这剧毒鸡汤。其实很多道理我们是真的很早就清楚,但我们只是知道而已,从来没有想过现实中的运用。在同一种环境里,为什么走出来的人会如此天差地别?我们当然不能与王思聪或者韩寒此类天之骄子相比,但和我们的同学、同事、朋友相比,我们是不是在某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成为了古老故事里那个依然留在原地砌墙的人?
之前微博有一个热搜,是“同学聚会你还敢不敢去”。曾几何时,我们是前后桌的同学,相距不足一米,可是后来,再次重聚,我们的可见距离依然不足一米,但不可见距离已经十万八千里。我大学有一个交好的朋友,她也是高考失利来到这所学校,但和我的自怨自艾完全不同,她认真生活学习刻骨,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我们都来自农村,家里经济紧张负担重,生活费非常紧缺,刚开学的时候我们俩一起申请贫困生资助,当时我们还说道因为家里穷吃饭买衣都得很省,也一起羡慕出手阔绰的同学,羡慕他们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她后来因为成绩优秀每个学期都拿到一等奖学金,再加上贫困生补助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以及校里院里设置的其他一些奖项,几乎都能覆盖了学费和生活费,而我因为懒,只会在学校里找一些廉价的兼职,赚不足生活费更别谈学费,只能赚点零花钱,而且都是一些机械的工作,也没有学到任何技能。我的这个朋友后来也得到保研资格,在同济大学读直博,以后很大可能就留校教书了,而且她现在每个月光学校补助2000多还有导师补助奖学金之类,她的生活如本科时一样不需要家里出钱且过得很滋润,假期也开始旅游了,而我一个普通研究生只有600,生活依旧紧巴巴,还是需要家里支助,也还需要为三年后的就业焦虑。
很多时候我们的认知里似乎会默认那些实现梦想完成跨越的人都是小概率人群,他们生活在微博小说和影视剧里,而现实中平庸无能的我们都只能在阴沟里挣扎煎熬着,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实现多么大的改变,所有的励志故事都是剧毒鸡汤,所有的成功逆袭都是天时地利,坐井观天的生活才是本份才是日常。可是我们不用把眼光放得太远,只要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就会明白,这真的不是小概率事件,我们曾经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差距很小,但因为自己的懈怠和停步,身旁的人早已在枪发之后奔跑如风,而自己却或是因为在还未出发就认为自己到不了终点而敷衍或是因为懒惰迟缓不愿付出很可能得不到回报的辛苦而踌躇,一回神,别人已经没影了,自己却还在原地。
三
同学的妹妹是大专生,只读三年,她们俩在同一年毕业了。妹妹学的是物流管理,毕业后和好几个同学一起到一个小公司上班。那个公司业绩很差发展小,而且以拖欠工资扬名圈内。妹妹和同学们想到自己不过是一个破学校的大专生,有个工作就不错了,就还是凑合着在公司做事,有时候气不过也在晚上一起抱怨指责公司的疏懒。其中有一个同学A,因为实在受不了公司的一潭死水的氛围,直接辞职收拾包袱去了上海,当时大家都劝她留下,大城市能给一个大专生多大的机会啊还不是去那做打杂的,还不如在小城市里清清闲闲的。A还是决定闯一闯,她到上海一家公司做销售,刚开始月薪2000,因为超强的业务能力,而今已经月入3万了。我同学说她妹妹以及同伴们在惊诧之余是艳羡,她们以为的发展上的天花板实际上更多是自己对自己的设限。在如今社会,学历固然重要,但凡事无定律,在当今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就如同一个绚烂的百花筒,如果你有足够的才能,只要你不吝汗水,就能够找到一片天地。
世上很多事情我们无力左右,努力也是白费,这确实是一种遗憾。可是并不是所有事情我们都没有办法掌控,而那些能掌控的我们以为自己不能所以在掌控之前就已经弃权了。有一句话是说虽然生活在阴沟里但仍然拥有仰望星空的权利,这话没毛病,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努力让自己插上一双翅膀也试着往星空飞?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陷于一种困境里,或是事业的瓶颈或是学业的挫折或是情感的死角,在往上攀爬的过程里,会有很多阻力在往下拖拽我们,或者是原生家庭或者是身体缺陷或者是才能不足或者是资源缺乏,有的时候我们会渐渐在这种困境里麻木,慢慢以为这就是人生的面目了,以为这就是命运了,以为自己只能仰望着星空了,可是有很多人,他们和你一样,他们也被迫在学不喜欢的东西,他们也出身贫困,他们也没有学历,可是他们依旧努力让自己从困境里爬出来。
那个让你以为是宿命的困境,对别人来说,那可能只是行进路上一个普通的障碍。
四
事情的重点不在于追问自己的努力究竟能不能克服困境带来成功,而是追问自己究竟有没有全身心地努力过。
新媒体作家咪蒙曾经说过,很多人向她咨询过写作方面的事,但她问过之后发现,有一大部分人都只认真写过几千字或者几万字,她问既然喜欢写作为什么不多写一点,他们向她嗟声叹气说写过之后就感觉自己没有才能直接弃笔了,咪蒙说她觉得很惊讶,想要在写作上做出成就却连写的勇气都没有,后来她说“没有写过三十万字不要和我谈写作”,如果你的努力值都还没有达到基础线,你又有什么对现状好抱怨的,那个广为人知的“一万小时定律”,又有多少人是做到之后才懊丧坦承自己没有天赋。
对于不要求太多改变愿意随遇而安的人,自然他们也不会成天抱怨或者嗟叹,相反他们也能得到另一种简单的快乐。但问题是对于那些明明对自己的目前处境怀有不满情绪又不愿付出努力而浑浑噩噩的人,如果就这样直接放弃拼搏的机会和尝试的勇气,生活可能只会每况愈下。
由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的数篇论文和演讲稿辑录而成的《心理学与人类困境》中有这样一段话:“违背某样对我们的存在而言非常重要的东西还是实践它、实现它,当我们处于这样一个问题的过程当中,我们就陷入了一种焦虑的状态;而当我们察觉到我们已经违背了某样对我们的存在而言非常重要的东西,那么我们就陷入了内疚的状态。神经症内疚——就像神经症焦虑一样——仅仅是没有面对的、受到压抑的正常内疚的最终结果。”
当我们在阻碍了自己步伐的困境面前,我们会因为违背了原始的意愿而感到焦虑不安,当我们最终选择妥协而寻求一种躲避了锋芒的安逸时,又终将会产生一种内疚,这种内疚感或出现在我们目睹曾同处困境的人出类拔萃之后,或出现在我们再也无法忍受自甘平庸的自己时,或出现在自觉自己再也无能为力时。
将抱怨或者不满化为实践的勇气吧,输一次不会输掉整个人生,最差就掉回阴沟啊,可赢一次也许能改变整个人生。
五
如果心中有一片星辰,停止抱怨和担忧,就豁出去为其努力一把吧,就算没人可以担保结果,但至少失败了也可以坦荡地说确实已尽力,而不是在自己根本没有任何行动时,却还摆出一副“都是社会的错”的模样。
当然,也不是要头脑一热就往前冲。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需要先接近它。作家周冲曾经说过自己的故事,大学毕业时她在家乡的中学做老师,看遍体制内的各种虚与委蛇,也在那种一层不变的生活死水里一度感到心灰意冷。她最终决定离开体制,离开人人羡艳的所谓安稳生活,而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她的离职绝对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审慎的思考与评估。首先,她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周冲离开体制后就决定以文为生;其次,她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周冲热爱文学,一直在坚持写作,也在各类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所以她决定继续走创作之路,也为此一直在坚持阅读和写作,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最后,她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周冲在任教时期也有了自己的一定量的储蓄,所以就算离职后一时半会没有收入,她也不至于衣食不保。正是在长期坚持后的一个成熟时期,她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善意劝阻,决然离开了体制。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漫长的时间与精力的准备。
所以,当意识到生活的温水正在慢慢将自己禁锢时,如果想要一跃而出,那么就明确自己想要飞往的方向,并从现在开始为之准备。当你踌躇时不安时徘徊时对命运感到无力时喋喋不休地埋怨时,别人的翅膀已经在体内慢慢孕育了。待到振翅从你身边飞远,你只能留在原地感慨唏嘘。
种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一百年前,其次,是现在。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