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曾通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发表了一套逻辑,其中一张图里明确地指出情绪与幸福有着很大的关联。当你生气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好,你就会陷入生气愤怒报复的恶性循环。就像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当我们把不满的情绪传递给身边的人,就会产生一系列恶性的连锁反应,到头来伤人又生气。
有句话说得好, 生活里的苦,大多都是情绪种下的。不懂得情绪管理的人就会沦为情绪的奴隶,所有坏情绪买单的都是你自己。作家刘娜曾说情绪是一把枪, 当我们扣动情绪的扳机枪口其实是对准了自己。生活中谁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有人为一些小事纠缠不休微不足道的口角最后演变成拳脚相向,也有人遇到急事就心态爆炸让一点点小事最后酝酿成了一场性命攸关的灾难。然而狂怒过后,一切的后果终究需要自己来承担。 梁实秋曾说,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以利。放纵自己的情绪,它就一定会以最痛的方式来惩罚你。有个很经典的小故事,一条蛇爬过一根锯子被割伤了。她很生气转身咬住锯子结果把自己的嘴也给割破了,蛇愤怒了他认为是锯子在攻击自己。 于是,他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用尽全身力气将令其窒息,最后他被锯子锯死。到死蛇都不知道害死他的不是锯子,而是自己的坏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遇到那些让自己暴跳如雷的人和事,但必须谨记的一点是所有的坏情绪一旦发泄出来最后都会由我们自己买单。别让一时的冲动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只有从坏情绪中解脱出来。管好自己的心,你才能拥有长久的自得和欢愉。真正的强者都是情绪管理的高手,生活中能让我们情绪失控的事情时刻都在发生。比如熬了好几个通宵完成的方案却被领导一句话推翻,纠正了很多次家里的熊孩子还是改不了挑食的毛病,已经拼尽全力却依然无法过上想要的生活等等。这些事情虽然看起来都很糟糕,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却全在于你自己的选择。我们早知道,情绪不过是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你看见怎样的环境,就会表现出怎样的情绪。情绪因你而生所以遇到问题时千万不要先急着发火,而是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懂得控制情绪才是一个人成熟的开始。
当我们无法改变外在的环境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内心克服坏情绪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生活中关于如何处理情绪通常可以将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被情绪支配的人,他们只能任由自己沦为弱者让生活滑向无底深渊。而另一种则是能主导情绪的人,这样的人即便是面对流言蜚语他们也能和平地与这个世界相处 。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是本事。人这一生终归要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改变自己从管理情绪开始。人生路上我们遇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能力而是情绪。虽然我们不能决定遇到的一切,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选择什么样的情绪。
你的情绪决定了你的生活状态 ,这里有三点建议能帮助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情绪管理者 。
第一,延迟情绪发作。 当想发脾气时先忍12秒,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说过 ,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却风平浪静,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如果在每次发火前我们能平静12秒钟想要爆发的欲望就小了很多 ,通常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始理性思考了而不是完全被情绪左右 。只需要12秒你就会庆幸,因为及时的自我控制避免了一场无法估量的损失。
第二运动30分钟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运动能改善调节情绪 ,赫芬顿邮报就曾发表过一个情绪运动表。压力太大时做瑜伽放松身心,悲伤的时候在水里放空自己。焦虑时随着音乐起舞,与其沉浸在糟糕的情绪里无法自拔不如去运动。当你酣畅淋漓的运动完以后,你就会发现那些负面情绪早已随着汗水蒸发,最后消失不见。
第三写作60分钟 。作家沈从文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他性格淳朴仁厚宽容不论什么坏情绪都不能影响到他。他尤其喜欢写作,是一位高产作家。他把他的写作称作情绪的体操,不管什么样的情绪他都能融入到他的写作中将其巧妙地锁在文字里 。所以当你压抑不住你自己的情绪时不妨学一学沈从文,与其耗费心力去生气不如把时间等去做更好价值的事情提升自己。
一位知名大学教授经历濒死的绝境后总结了两条简单的处事方法,读来发人深省。守则一别为芝麻小事耗力气 ,守则二所有事情都是芝麻小事。 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若任由负面情绪堆积成山只会赔上自己的健康和心情。只有以恰当的方式化解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才能为生活开辟出一条柳暗花明。人生短短几十载 愿我们都能抛开垃圾情绪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