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这本书,并没有着急去阅读,毕竟这是一本距今有一定年代的经典名著,同时,又是欧洲的著作,如果不理解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是很难理解作者的情怀的。
雨果的介绍
雨果出生于200年前(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经历了拿破仑帝国兴衰、波旁王朝的复辟、第二帝国失败、第三共和国建立,亲眼见证了发过资产阶级战胜和消灭封建势力,雨果本人也是一直在宣传反封建、反教会的意识,并且对人民群众的赞扬!
作品的诉求
当看完雨果的经历,在文章中,基本就理解了雨果大师的诉求,那就是抨击封建势力以及封建势力对人民群众的迫害。
文章的整个主线就是波西米亚女孩艾斯梅拉达,整个故事都围绕着这个善良、纯洁、无辜的女孩,讲述着她是如何被封建势力迫害的。
首先迫害他的就是教会的当权人物,副教主克罗德,这个人道貌岸然,表面上德行高超,过着廉洁、清苦、禁欲修行的生活,内心却渴望淫乐,愤世嫉俗,希望能够得到这美丽的女孩,而一旦发现自己无法得到,就想要摧毁她。这也是封建社会当权人物的劣根性。
其次迫害她的是贵族公子,从精神上摧残和打击这可纯洁的灵魂。贵族公子想着的是逢场作戏,而当艾斯梅拉达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贵族公子却躲得远远的,让这个女孩精神上倍受摧残。
最后,可恶的宗教法庭与国王。宗教法庭是偏袒了副主教,而没有去核实的;国王更是亲自下令绞死女巫,并残酷的镇压了想要营救艾斯梅拉达的人民群众。
美丑对照
这篇文章用了夸张的手法去进行对比,包括人民的淳朴与善良,而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与贪婪,使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雨果大文豪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使用了克罗德副主教、贵族公子菲比斯与丑陋无比的加西莫多去做对比,英俊的外表下却是一个无情无义、只知道到处寻欢作乐、十分轻浮和浅薄的家伙,而外表丑陋的家伙内心却很崇高。
我的体会
每个人都像盲人一样,只能看他其他人的一部分,而却固执的相信自己的判断,甚至还会去给对方去找借口。
期待未来能够更加的睿智,更加的智慧,更好的理解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