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丐尊和叶圣陶一起编著的《文心》,很早就想拜读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耽搁到了现在,未读之前,许多人向我推荐说这是一本关于写作的书,我想当然的以为一定是教会大家写作技巧的书籍。
看了前四章才慢慢明白,原来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把文学的种种要领串联起来,引导我们怎么样读文,写文。
读
以前的文章,特别是文言文部分,大多讲的是古人和大人以及文化人的所思所想。当时人物所处的社会和心态,与现在的生活已经完全不相符合。
有些可以奉为可读经典,有些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完全可以称之为糟粕。
尽信书不如无书,真正的读书应该是读有所得,读有所思,都有所想,而不是把读到的书籍,吸收的知识,全部当做典范一样的供奉。
那样只会成为书籍的奴役,做不到让书和知识为自己服务,而是臣服于书和知识之下。
文心,要明白作者是怎样寄情于景,同时,要看清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本身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人生经验和思考能力,才能更好的与作者产生共鸣。
写
写作,是真心的记录和诉说的工具。
只要有话想说,有话想讲的时候,才会不由自主的开始进行写作。过完老师在讲到,学生们给老师写信时,难道不是深切的想念着他们,有许多话要告诉他们吗?
所以先中有想说的话,笔下会流淌出一段段真心的文字。
书中提到两个经验,一个是外面的经验,一个是内部的经验。
外面的经验,侧重于景物描写,也就是现实存在的,我们实际所看到的景物,他是人人共有的。
而内部的经验,侧重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例如:“天上的星星斜着眼睛。”此时,作者加入了对于星星的感情。
客观存在的景物,都是一样的。可是每一个人看景物所发生的感情都是不同的。
字
方块字,因为字的位置不同,他们产生的意义也不一样。
字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
信
在写作中要慎用转折词,如果一段文章,承接和转折的地方有错,很容易导致一整段的意思被搞糊涂,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弄清楚前后的意思,用上准确的连接词。
文中举出了“但是”的例子,但是一词虽然是转折意思,但同时也承担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不能单单就转折的内容,和前边发生矛盾,还是依照前面的主体内容进行转折。
诗
因为局势的震荡,乐华和他的父母不得已搬到了乡下,父亲经常读一本《陶渊明集》,他也拿起来翻看。
不禁有点喜欢这种乡间生活的描述,过着这种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不知不觉也成了一种向往的生活方式。
枚叔的话彻底打破了他们的田园梦,陶渊明的诗是好的,但是它只适和于那个时代,如果放在现在,放在他们这样的年轻人的身上,那只是一种消极悲观的生活态度。
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你不可能脱离现实的存在,永远生活在自己的田园里。
如果只是做着田园梦,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却不肯付出一点努力,只想着归隐和遁世,封闭在自己的小空间里,那不是幸福。
自己的生活态度还需要自己来决定,如果能把生活过得像诗一样美好,也是一件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