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一事人间幻,莫以此来做评判。好坏对错意之动,心外无物是本来。———博仁老师
尊敬的博仁导师,大爱付出的志愿者们,亲爱的39期格物班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您的良知伙伴彩虹。本周我们学习了与马子莘全文,今天我们来整体回顾一下。
马子莘是阳明先生的门生,福建莆田人,官至御史,嘉靖三年(1524年)因为谏言得罪下狱削籍归,可以说这是一位有正义感的学者型官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便如阳明先生立下举世伟业、贵为一代大儒,在那个昏君当道、政治黑暗的时代,也会受到奸佞陷害,从刑部主事一贬到底为龙场驿臣,更不要说他的弟子们了,如马子莘、南元善们,屡遭罢黜,能保住性命已属万幸。可是这一群人,不动摇不妥协,坚持追随先生苦修心学,在致良知之路上不畏艰险、朝乾夕惕、矢志不渝,终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成为那个时代黑暗天空中璀𤨪的群星。而马子莘在遭贬后回乡时仍然孜孜不倦向先生请教学问,如南元善遭罢免时如出一辙,正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修己达人、内圣外王,素其位而行不求其外,值得今人学习!
子莘的书信仍然“缔观来书,其字画文彩皆有加于畴昔”,个人以为其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士大夫风范也!然而阳明先生却清醒的看到了他的问题,进而谆谆教诲,从文中所感悟到的有三点。
1、盲目追求形式不可取,扎扎实实下功夫才是硬道理。
“根本盛而枝叶茂,理固宜然。然草木之花,千叶者无实,其花繁者,其实鲜矣。”,这个道理在今天的现实更有借鉴意义。因为现在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天都有不同的机会、不同的诱惑、不同的风险、不同的业态出现,在互联网的催化作用下,信息大爆炸,让人眼花缭乱心猿意马。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一两年甚至半年换一个行业,昨天还是个实体企业主,今天就进入了健康行业 ,过几天又进入了互联网行业,再过一阵又玩起了资本金融,什么词汇热门就往哪个行业钻,有如夸父逐日一般。有一位多年的朋友,你问他在做什么事情,他会一连串说出一大堆产业,甚至去听了一堂课了解到一个产品就把其当作了自己的产业,过几天又会怀疑否定自己的选择去选择新的“项目”,还有一个朋友原来从事装饰行业,数月不见居然揺身一变成了“风水大师”,我不得不感叹“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君不见,满大街满世界流行的都是包装、造梦,人人都幻想着一夜暴富,鲜有再踏踏实实坚守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老实人了。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行动去践行良知
明道去:“吾学虽有所受,然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认出来。”良知即是天理。体认者,实有诸己之谓耳。在学习致良知的过程中,毎次遇到事情,在处理的时候,当运用学习的感悟去践行指导,总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茫然无措。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就是“知行合一”,知和行永远是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行不分彼此。先生云,“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而要做到表里如一、真如不二,知和行一气呵成,唯有时时刻刻去修习,在心上下功夫,不为做给别人看,只为自身的境界得提升,才能身心合一,入无我之界。
3、而真正的良知是简单明了的,无须画蛇添足舍本求末
在学习致良知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产生怀疑,世间学说那么多,难道一门致良知就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会不会有点以偏概全、武断妄想呢?在企业管理中,我们自以为学习了很多所谓的“知识”,制定各种条条框框,美其名曰“规则”+“人性化”,自以为找到了天理良知。这也是大多数初学者的普遍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位企业经营者在线下的分享中就提出,说自己学了致良知并无什么感觉,似乎没有体会到其有什么特别之处,认为致良知的道理人人都懂,每天要写心得体会感到有点费时耗力。当主持人问他在学习后有无任何进步时,他回答说现在开会能够准时、手机能全部收上去了,大家都会心的笑了。其实致良知不是什么奇谈阔论,“大道至简”,关键在于你是否坚持去践行,不自疑疑人,放下自己的“识见”之殇,真正做到了才是功夫。而那位企业家已经跨出了一步,这已经是好的开始。“万丈高楼平地起”,罗马不可能一天建成,只要坚持方向走下去,不屈不挠、不折不扣,就能效仿圣贤之道,成为致良知的人。
原文解析就到这里
13山东青岛李妮
所有的困难都是一个假象。所谓的困难,只是自己的一种感觉,自己预设出来和想象出来的。困难甚至苦难都是化了妆的祝福,只要挺住,勇敢积极面对,依道而行,一定会苦尽甘来,柳暗花明,磨难即是辉煌。
生命中有人来助你,有人来渡你,他们都助力你成长,都是你生命中的贵人。面对青春期桀骜不驯的女儿,我抓狂过崩溃过,困难和挑战史无前例束手无策,但我深知静学生慧,选择了放下她,成长我自己。当我向内求时,幸运遇上致良知平台和成长营、践行营,我如饥似渴地自我学习,快马加鞭地成长自我,赶在今年寒假时,我穿越了亲子关系的困难,今天在此做个印证。
我在责善上有很大的突破。阳明先生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说给别人责善不要“先暴白其过恶”,也就是看破不说破,不要直接点破对方的问题,委婉引导对方自己认识到问题更重要。
昨晚女儿放学回来拿着一张考了第一的成绩单。其实我早就知道了他们的考题和实验中学的一样,实验早考完了,很多同学知道题和答案了。而凭我对闺女的了解,她是最愿意走捷径的那位,但昨晚面对她告诉我考第一时,我忍住没点破,只是轻描淡写问了句“听说你们这次考试和实验一样的试卷”,她略带胆怯的回答坚定了我的预判,但我没再追问,继续做我自己的事情去了,女儿也拿起手机边听课边做她今天的功课。
那一刻我两相距一米的距离,我在努力地压住内心的恼火,故作镇静地快速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估计她也忐忑不安,感受的出空气都凝滞了……[偷笑]
一会儿她说:妈妈,我想和您说个事,这次的成绩水分很大……那一刻,她的眼睛湿润了,她说出了成绩背后的伎俩,提前知道题目看了答案……
我期待的那一刻出现了。我没有指责,非常平静地赞许她会自我成长了的同时,告诉她: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诚实比成绩更重要。诚于己(这个“己”不是自己的私欲和自以为,而是自己的良知)是自我成长的不二法门,非常祝贺她摸到了这个开关,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如何说到做到,让做到成为事实,从做到中拿到力量。这个过程很难,会遇到各种挑战,比如自己旧有的习性习惯,比如知识的难度……但困难如弹簧,你弱它就强。笃定去做去做到,困难就是假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改之为贵!我建议她主动找班主任,给她个机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这次考试前前后后的心路历程讲出来,彻底放倒那个披着各种假面具的刘欣怡,以此为契机,不给自己留任何放水的机会,豁出去直面挑战,改变自己突破自己,利用假期,用努力和做到把成绩里的水分挤干!
对于我的建议,我捕捉到了她几分坚定又几分犹豫的眼神!故事还在继续[偷笑]……她会怎样变化我实在没有把握,但这件事情,我处理方式变了,我突破了以前的教育指责,利用所学智慧引导她开始自我反省了!
16组江苏宿迁陈珊珊
今天晚上回家,我去拿碗为孩子加热水果吃,一摸餐碟都是油油的。顿时就有点来情绪了,看到洗洁精每次都被公公兑了水就更加生气了。明明不是浓缩型的洗洁精,他却每次都给加水。碗肯定是洗不干净的啊。我就跟婆婆念叨起来了,不是浓缩型洗洁精还加水,肯定洗不干净啊。我当即就把兑了水的洗洁精倒在盆里,把橱柜里的碗拿出来全部洗一遍。洗着洗着,觉察到自己不该有这样的情绪,为这事置气太不应该了。老一辈的人节约习惯了,兑了水可以用的时间长。自己没有主动承担下洗碗的活,还抱怨太不应该了。把他们洗过碗当面拿出来洗一遍,也没有顾虑到他们的感受,其实公公是非常要面子的人。他们看着我的一番操作一句话都没有。深感愧疚,这实在是有悖于良知,遇到事情的时候被情绪左右,是家人的包容让我为所欲为,不顾及他们的感受,不注意责善的方式。致良知的概念在脑子里,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没有用上,所以还需要不断的磨炼,清除心上的灰尘
5山东菏陈志强
昨天有一个学习特别好但品行恶劣,打骂父母的孩子来咨询,他除了学习好和谁都处不来。这让我又一次对教育的思考。从传统组文化的角度来讲。中国人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的弟子规。开篇有言。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三字经更清楚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都强调首要的是先懂得孝悌,其次知识技能的教育。
我觉得我们现在有很大的一个误区。把孩子懂不懂事儿,孝顺不孝顺。会不会做人,完全寄托于学校教育。用学了多少知识,考了多少分来衡量。希望学了知识以后就懂得做人做事孝敬父母。但现实社会中孝不孝敬父母,会不会做人和知识没有直接关系,如果知识能让人把人做好。那世上就没有坏人。一个人做人的思想品行价值观。是小在家庭里就应该教育完成的课题。这就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意义。小的时候在家里就能够尊重别人,懂得孝敬父母友爱兄弟。那么将来长大了,有了知识,有了能力,才能服务社会啊!爱更多的人。小时候在家不孝亲。长大到社会上没仁心,仁义的仁,就是他不会对别人好,不知道为别人好。因为从小他就习惯了,都是别人伺候他,满足他,照顾她,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自然就形成自私,懒惰,只顾自己的性格。所以从小在家里培养孩子孝亲的行为,这是教育的起点,不可失去的根本。
志强老师在功课中分享到了自己在咨询时遇到的一个孩子的不好的表现情况,从而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了一些问题。是不是应该要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上多下功夫?这也给我们家长更多的反思,在老祖宗的教育理念里,他们更重视的是德行和品格的教育,而现代社会当中,家长们只看中了知识,却忘记了礼仪和品德教育,从而产生了很多的问题。
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而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常理常道,它的价值历久而弥新,是开启智慧的最好方式。
在这里我也想分享一些学习和背诵经典的好处。
背诵经典的十大好处
1.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从更高的起点上迈步,
2.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较高的专注力、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讲就是这个道理,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3. 记忆力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4. 语文能力增强——背熟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5. 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6. 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物理、外语、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7. 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通过诵读经典,可使头脑里和躯体内的气血很好的畅通,健脑效果明显,大脑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从而在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上会事半功倍。
8. 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养成——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经典饱含古人的智慧修养,经典是在讲各种规律: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通过读经,很容易就把孩子的道德层面提高。
9. 促进亲子关系——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诵读,除了能有效地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外,还能取得健脑、健身、缓解压力、解除疲劳、提高文化层次的良好效益。
10.学习习惯的形成:读经本身就是一个入静的过程,天天坚持读经,慢慢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家长的智慧决定,将造就孩子卓越非凡的一生!
亲爱的第39期格物2班的同学们大家当下好!
上面是今天2022年1月6日,我们格物班第 75天的功课情况表。
嘉许每一位班委付出和用心;嘉许每一位组长的担当;嘉许所有准时上交功课的同学。没有准时上交的要警醒,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特别嘉许第1、2、4、5、7、8、9、10、11、12、14、15、16、17、18 、19、20组全部同学都准时提交了作业,共计17小组全员精准提交。
功课是一个人意志力,觉知力和定力的综合锻炼,它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致良知不是一个概念,而是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的过程。我们一起让做到成为事实!
特别嘉许四大组全员精准提交功课![强][强][强][咖啡][咖啡][咖啡]
所有老师周末愉快!
感恩所有同学们[玫瑰][玫瑰][玫瑰]期待第78天更优秀 格物班二班1月6日8篇优秀功课接龙表:
第一大组[玫瑰]
第1小组:陈 钰
第5小组:庾小梅
第二大组[玫瑰]
第9小组:林毅
第10小组:张维玲
第三大组[玫瑰]
第11小组:张爱芹
第13小组:李 妮
第四大组[玫瑰]
第16小组:陈珊珊
第17小组:黄陈静的您[拳头][拳头][拳头]
今天的点评责善已经接近尾声,作为阳明心学的初学者和践行者,更是博仁老师的追随者,在点评时也有不足的地方,恳请家人们为我点评责善感恩你们,祝福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