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弹词的回忆
前些日子购了本中华书局新出的精装《长生殿》。我对昆曲所知甚少,但独爱《弹词》和奉直大夫孔尚任所著的《桃花扇》沉江一折。此二折皆以史实为底,以悲情做渲染,最终通过高超的绝妙文笔,与世人勾勒出动人的悲情故事。
为何很多人爱看悲剧?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古典戏曲而言,多以喜剧作结。即便有大量的剧情颠沛流离,却仍会用团圆的结局来化解篇幅中伤感的基调。还有很多剧目,直接以喜剧入题,在通篇的欢乐基调中结束演出。这样的喜剧剧目,以《凤还巢》为代表。《凤还巢》是一出全本剧目,与《小上坟》《打杠子》《黑驴告状》这些丑角为主的折子戏不同。且该剧诙谐有趣,色彩明快,到结尾“洞房”一折,所有角色皆着红衣,极为喜庆,戏迷常俗称此为“满堂红”。
喜剧在笑声中结束,悲剧则在泪水中结束。笑是瞬间的,感受的持久性较短。哭不是瞬间的,往往哭完了,内心还颇为震撼,仍为台上的悲情故事而伤感。但是悲剧给人的回味很足,往往充满着生活的体味和自己的思考,悲剧大多赋予了作者本身的人生阅历与行为思考,其深度也会令观众仔细回味,反复琢磨。
像《长生殿》弹词一折,其精彩程度,可令读者落泪,听者沾巾。弹词一折的构思就极为巧妙。本是叙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却不以明皇贵妃书之,也不通过太白之目,力士之侍,安禄山之睹,却以多年后须发尽白的李龟年来叙述。整篇弹词,未有一丝华清池之景,一时帝后缠绵柔弱之态,只是破屋酒馆,三两听众和一个拿着琵琶的李龟年。李龟年通过唱段,将春寒赐浴华清池,翠华摇摇行复止,马嵬坡下泥土中,夜雨闻铃肠断声等动人的故事,一一的娓娓道来。其唱段之动人,其表演之动情,其不以实景写实景之巧,令听众不禁拍案叫绝。
《凤还巢》中山贼算命一段,我觉得就是在借鉴这种叙事方式。山贼算命,为夜劫朱千岁埋下伏笔,也在故事之初不便交代清楚了程家地位,社会背景,甚至以宏观的视角,交代了穆居易等人未来的结局。山贼之形象,很像白先勇《台北人》中的尹雪艳,以一种游离于人间的上帝姿态来审查出场的人物。但山贼算命只便捷了叙事,交代了人物,与白先勇的那种宏观概念还有一定的区别。但弹词李龟年一段,却是用平民和旁观者的视角,进行另一种叙述。这与白先勇和山贼那种概念还不同。李龟年的出现,更多是为了和观众形成一种平行姿态。因为李龟年之于长生殿故事,和观众之于长生殿故事,视角是相同的。两个相同的视角碰撞在一起,会引起一定的共鸣,而这种共鸣,便是引发泪点的重要因素。李龟年叙述自己对此事的感悟,把整剧的情绪向上推动,引出下面老年唐明皇的出场。其结构之巧妙,却也独特新颖。
这种形式并非是弹词独创,其实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含蓄美的传承。类似于旁观者叙述的形式,《彭公案》里也有很多。我小时候读彭公案,印象很深是彭公每次微服私访,都化名十豆三,每次处理一个案子都会拖沓数回内容,每次危急关头都会有人迅雷不及掩耳的出现。这些不是重点,印象最深的是每次有人要叙述发生了什么事时,总会从头到尾反反复复的唠叨一遍,但凡是好友相聚,好友的名单总会列半页之长。这也是一种叙述,但是这种叙述又臭又长,读来让人厌烦。
再观弹词。弹词中叙述的人物是李龟年,这让我们很容易便联想到杜甫的那首《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通篇充满了清亮明快的色彩,似乎短短几句,便勾勒出落花江南,烟雨中相逢。其实单从字面,还是难理解少陵这首充满着悲伤的诗。先从字面意思来说,江南并非姑苏杭州一带。唐代江南需叫江左,而江南则是湖南湖北一带,在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也算的是蛮荒之地。头两句杜甫点名了李龟年之身份,常常出入岐王宅,崔九几次提大名。李龟年是何其显赫的人物,身怀才艺,歌誉长安。万人倾倒,高高在上,可算顶级歌星。杜甫呢,一介落魄儒生,在长安城的满目琳琅间惊讶万分,不住赞叹。杜甫看到了李龟年,在偶然的聚会中与他有一面之缘。但他是高高在上的明星,杜甫只是一介书生。而如今,江南的落花时节,一个残破的酒肆,一个落寞的老人,便是昔日的李龟年。他流落江南,身无分文,只得卖艺为生。穷困潦倒,神情落寞。一个瘦弱的老头,穿着破衣服,那是杜甫。杜甫也流落异乡,见证新安的征兵,潼关的隶卒,新婚的将别,茅屋为秋风破。那时,他也来到了酒肆。
李龟年见到了杜甫,似乎想不起来何时在长安见过这个其貌不扬的后生。但杜甫在这一刻,却见到了曾经高高在上的明星。他们寒暄着,却看到昔日的明星须发斑白,青春不再,失魂落魄,拿着残损的琵琶。李龟年看到了杜甫,一个干巴瘦的老头,说话还咳嗽两声。李龟年或许暗自伤神,但杜甫知道,昔日的开元全盛,稻米流脂,如今却是不在了。
杜甫想写首诗,多年的风霜在这一刻相遇,该是多少千言万语?杜甫看到消失的盛唐和落寞的明星,心中还有多少悲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杜甫什么都没有说,在这个萧瑟的感觉中,提笔写下这首七言绝句。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没有一丝的哀怨,没有一丝的悲惨。是一片好风景,落花的美景,和对盛世的美好回忆。这一年杜甫五十九岁。
我觉得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遇见一位白面后生,听完了他唱的弹词,一起离去。这种意境,其实也是往明快里走的。而杜甫,是将本来极其哀伤的事,却写出了春天的色彩,和相见的极度喜悦。
我看长生殿弹词总会心里难受。听计镇华唱此段,情感的表达确实极为高超。但那日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短短几句诗,却赚得我几行泪。
这或许就是,子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