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西方感恩节那天,上午我有留学生的课。快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看到我的老挝学生在教室门前探头探脑,一看到我,就马上钻回了教室。我已经提前猜到了学生们要给我的surprise——他们要给我过一次生日,虽然我的生日还没到。
就在前几天,一位同事就告诉我,我们班的留学生们偷偷跟她打听我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他们准备给我过一个生日,并请我的这位同事保守秘密。学生们的此举让我办公室的同事们羡慕不已,他们都说我赶上了一个“好班”。
果不其然,我刚推开教室的门,泰国学生惠珍就端着一个点着四根蜡烛的生日蛋糕迎接我的到来,其他的学生拍照,献花,送礼物……学生们欢呼着。我再看教室,俨然已经精心布置过了,像一个生日party的现场。五彩的气球堆满讲台四周,黑板上用中文写着“祝您生日快乐”几个大字,还用大概12国的语言写着祝福的话语……他们围绕着我,没等我脱下外套,就让我许愿吹蜡烛。
我弯下腰,准备许愿。突然,韩国学生金衡闵大喊一声,“请等一下,我要打开相机。”我一抬头,七八部手机对准我,准备拍照,要为他们的老师记录下这个难忘的时刻。那个时刻,我感觉自己绝对是主角,学生们就像是我的粉丝。许愿、吹蜡烛、切蛋糕……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班长哈萨克斯坦姑娘迪娜告诉我,因为我的生日是在周末,所以学生们集体商量要在感恩节这天给我提前过生日……
这群零零后的孩子们是如此有心有爱,真的是让我感动。生日庆祝活动持续了大概十五分钟,我们就继续开始那天的汉语课,因为快期末了,一切都要往前赶。
我实在不太记得这是学生们第几次给我过生日了。因为从2001年开始正式工作以后,几乎每年冬天都会有留学生集体给我过生日,而我却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们我的生日是在哪天。有时候他们会主动问我,但我都只说是“秘密”。但是他们仍然能想方设法打听到我的生日日期。
记得有一年的冬天,中午下课的时候,班上的同学们说要请我一起吃午饭。盛情难却,我跟随他们一起到了学校东门的马华饭店。在那里,他们早已订好包间,买来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同样,庆祝生日的戏码再次上演,同样是没有事前打招呼的给我一个surprise。还有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的学生给我表演舞蹈…..生日聚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法国学生古利奥问我:“葛老师,你开心吗?”哈哈,外国学生就是如此直白!
其实于我而言,并不是太重视过生日这样的事情。我们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生日这天能与家人共进午餐或晚餐,其实仪式感已经超强了。“吃”的文化在中国绝对是源远流长,世间唯美食不可辜负,所以生日这天绝对要敞开了吃上一大顿。至于说生日礼物这样的surprise,可能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盼望。而我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给自己创造了太多的surprise,礼物也会以各种理由来送给自己。今天发工资了,送自己一个礼物;有朋自远方来,送朋友一个礼物,顺便也送自己一个礼物;今天抬头见喜鹊,赶紧也送自己一个礼物,因为这样的事情并不常有;前些年,北京蓝比较稀缺,一旦出现了北京蓝,我也会立马送自己一个礼物以资鼓励……至于说双十一、双十二、七夕、中秋、五一、国庆这样的重要节日,那送自己的礼物就更多了,取悦自己早已成为常态。因此,对于自己的生日这样的日子,我倒是常常无感。但是学生们却总是帮我记着,这是最令我感动之处,因为他们提醒我需要以此为理由再送自己一个礼物。
虽然我教的每个班的学生,我们只是共同相处一个学期,也就只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一个学期结束以后,他们会进入新的班级,遇到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仍然要千方百计创造一个生日的聚会,有时候这个生日聚会会提前半年举行,如果我教的那个班是在春夏季节的话。在那个聚会上他们向我述说祝福的话语,感谢的话语。我一直觉得我只是做了一个汉语教师该做的工作,教书育人,仅此而已,但是学生们却能清楚地记得与我相处时的点点滴滴。
人们常说,做教师最幸福的时刻,是与学生们在一起。但是我觉得,做教师最幸福的时刻,是学生们觉得与你在一起,他们很快乐,很舒服…..
讲座《如何进行“一对一”对外汉语教学》,请点击下面链接:
https://m.lizhiweike.com/lecture2/1420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