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解读]
我们再复习一下: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三纲领”;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大学的“八条目”。
朱熹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前面这五条,是明明德的事;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新民的事。格物致知,物格而后知至,知什么呢?就是知止。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得其所止的次序。张居正说:要知所先后,而循着这次序下功夫。
大学这一段重复说上文的内容,重点强调的是“八条目” 的次序和践行功夫的因果(请注意:八条目在这段将词序变换了,“格物”变成“物格” 、“致知” 变成 “知至”等等 )。
张居正讲解说:人能“物格”,于天下事物的道理,一一都穷就到极处,然后心里通明洞达,没有一点亏蔽,那么就可以做到 “知至”了。知到了至处,然后善恶真妄,都见得分明,心上发出来的念虑,都是真实,没有一点虚假,这样就可以达成 “意诚”了。意诚,然后就能去得私欲,还归天理,心中虚灵的本体,可以端正无偏,这就是由意诚到 “心正”了。心既正,然后能检查约束自身,以就规矩,然后凡所举动,都合道理,也就是“身修”了 。身修,然后感化一家人,都遵我的道德约束,可得“家齐” 。家齐后,然后能感化那一国的人,都听我的教训,就可以 “国治”了。国治,然后能感化那天下的人,都做良民善众,与国人一般,然后可得“天下平”(注:春秋时期的“国” 指的是各个诸侯国,“天下”指的是周朝覆盖的普天之下 )。如此反复强调,一是强调次序不可紊乱,二是强调功夫不可缺略。八条目,一条都不能少,先后次序不能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