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些文章的标题有何感想?《请告诉孩子,读书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条路》、《那些厉害的孩子,大多出自这样的家庭,快看看你的家庭是吗?》、《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却养不起感恩的孩子》……
教育带着明显的功利性,好孩子的标准仍然是:学习好,上名校,找个稳定的工作,买得起大房子,开得起豪车。
可是,很少有人问:孩子,你过得好不好?幸福不幸福?
壹
中国的父母是全世界最悲情、最焦虑的父母。他们忙于为孩子创造物质财富,却鲜有家长构筑孩子的精神堡垒。
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有6000万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2.88%。这些原本需要父母精心照顾的孩子,却被扔给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常年累月地和父母分离。从小缺爱的孩子,已经暴露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没有安全感、爱无力、自控力弱等等。他们的父母,又总是用钱来填补对孩子的亏欠,其后果更加糟糕。
中国有句俗语 “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中国有世界上最吃苦的父母。他们省吃俭用,卖血也要买高价的学区房,送孩子去高价位的补习班。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导,要牺牲玩的快乐,做一个苦情的知识搬运工。在中国,70%的孩子厌学,包括那些成绩好的。85%的孩子不知道长大后能干什么。
焦虑的父母培养不了秀雅的孩子。急功近利,控制了我们的思想,不成功的人生,引起大面积的恐慌,最终导致了大群体的颓废。
贰
仇富的心理还在中国父母的头脑中作怪。
大多数父母一生求稳,不愿意冒险,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冒险。他们一边抱怨孩子没有后劲,一边拽着孩子的衣襟不要他们去开创属于自己的天空。
虽然我们的父母一心想让孩子出人头地,过上富足优越的生活。但是,他们却对富人抱有偏见,言谈中不免露出对富人的不屑,比如:为富不仁、无商不奸、刻薄尖酸等等。
这种思想或多或少地在孩子的心理投射了仇富的阴影。他们鄙视富人,苛责别人,却从来没有思考自己贫穷的真正原因。富人为何能发家致富,他们的秘籍是什么?我们从他们的身上能学到什么?
叁
中国的教育更是有意思。我们的学校没有个性。今天去学杜郎口,明天去学衡水,学来学去,最后都成了一场骗局。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艾尔弗雷德说的好,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思维。
然而,我们实际的教育现状呢?升学率仍然是衡量一个学校标准的最主要的尺度。孩子上的兴趣班,不是以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为目的,而是带着十足的功利成分。考级,是孩子学习的终极目标。
我们穷怕了。连教育也不能免俗,以贫穷的思维模式思考教育、办教育。
我们的老师总以自己班上考了多少个清华、北大的学子为骄傲。好像学生进了名校,他们就功德圆满了。
可是,现实却总是打脸。那些优秀的学子,往往给那些学渣打工。为什么?学校的教育循规蹈矩,为我们批量生产了打工仔,却在培养领跑者的路上,跌了跟头。
贫穷的思维模式、僵化的教学方式、局限的教育理念,注定了人们对现行教育的失望。
肆
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高度。
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他们投资自己,用各种知识武装大脑。开辟了多维度教育投资,开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人生。
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更注重兴趣发展、精神世界的拓展,以实现个性自由。
泰戈尔说:“太想做好事,就不能做好人。”在人生的马拉松上,我们需要时时放慢一点脚步,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让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感受心的温暖,并把这种态度,传承给我们的孩子。他们值得过上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