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浪费神券而悔恨,也不因嫌贵没买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买了一房子没读过的书!
说起来什么机缘使我痴迷买书,或者说是痴迷藏书?读书应该是在小学开始痴迷《十万个为什么》和《唐诗三百首》,记得小学的时候没什么零花钱,有一块钱都算得上大款了,更别提有一本精装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了读书把我舅舅用过的中专教材书都翻出来读,印象很深的是《物理学》,小学的时候就看中专生的《物理学》课本,末篇是介绍核聚变、核裂变,小学生看这个应该是不太正常的。舅舅很多书中有一本《千字文》算是我蒙学启蒙读物了,至今还藏在我的书柜里。
初中的时候痴迷地理学和考古学,我爸借来的镇志成了我手头最宝贵的书,哪里有什么山,山上有什么矿产,哪里出土过什么文物,哪里有古树,门儿清。甚至一度收集了附近的各种矿石,在河边收集一些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大汶口文化晚期),甚至还有不少化石。然而新房装修,被家里人一车拉走扔了,着实遗憾。近几年收藏的东西也陆续捐给博物馆了,毕竟他们最好的归宿应该是那里。
初中时期的零花钱非常少,节衣缩食才能积累一点,那时候镇上有一家新华书店还有一家专门经营盗版书的书店,新华书店确实贵,好歹算是四大名著买来读完了。哲学启蒙就是从那时候的《瓦尔登湖》开始了。记得非常清楚,那是我过生日的时候买来送给自己的。虽然很多年并没记得内容,但是时隔十几年后再读《瓦尔登湖》的时候才发现,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梭罗了。终究是盗版书店才是我的归宿,每周都会去,但是并不买,只是去看,老板喜欢根雕,老板娘也整天骂骂咧咧,哀怨不止。
大约初三的时候,床上已经没有枕头了,除了书就是《语文报》,枕着书睡觉,那种感觉很多年没有了。
过了几年,大约是我大学时间吧,盗版书店就关门了。想起来今古谭能坚持二十年是真的不容易。不论富贵或落魄,如果不能相互扶持,那是走不远的。
高中时期就有了稍微能支配的钱,但是也少的可怜,有段时间施行封闭管理,每周只能出去一次,学校对面有一家非常大的书店,里面的书也比新华书店更加丰富,但是依然非常贵,每周都会搬出特价告示,并没有我特别感兴趣的,开书店应该是就是从那时候埋下的种子了。
除了这家比较有规模的书店,学校门口还有一个流动书摊,基本是以旧书为主,新书不多。我的钱基本都在旧书摊挥霍了。高中三年彻底成了“GAI溜子”。
大学时期似乎没有太大印象了,只记得每次坐火车回家带的最多的就是书,那也是最痛苦的时候,发誓再也不买书了。然而买书人能做得到吗?大学印象最深刻的是王红旗的关于天文历法《神秘的星宿文化与游戏》。
及至近些年随着自己接触的学者专家越来越多,涉猎的科目越来越多,已经书满为患了,书已经到了没地方放的境界,然而还是乐此不疲,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