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读东野圭吾的《恶意》
“获得接纳之前的幸福,身而为人,我们一直在互相伤害。人们其实可以阻止恶意变得猖狂,却还是无法抛弃到最后变得丑陋的意志。曾经是可以成为一个好人,却还是不小心走向最坏的那一步。”
一本书,一个故事,从最初的开始读,自己的思维逻辑颠覆性的改变。想起曾经看到一句话,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读这本书,使我深有感触。
从最初我读到东野圭吾的《恶意》,从最初主人公被杀,开始怀疑仇杀?误杀?自杀?情杀?死者与杀手的关系?我心里开始出现了各种画面,仿佛看到了日式庭院里,看到了一个略带苛刻的作家日高,因为杀死邻家猫的时候,我开始觉得是自杀,随着人物的出现,我开始怀疑死者与野野口修的关系,因为他是主线。人物刚开始浮出水面的只有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清晰。因为一个曾经一起的同事现在作为警察身份的出现,让整个事件都会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疑点,将一切看似合理的案情一下子反转,人物一点点的引出来,故事一点点的复杂,案情都在看似合理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着。最后,人物出场只是让案件扑所迷离的。
1.读书,自心的显现。
读此书,很快的自心会选择一个人物作为自己,欣赏并呵护他。甚至不敢相信真相。本来以为是野野口修被日高逼迫代写,最后起杀人的动机。而这件事却随着日高前死亡的妻子出现,与野野口修的关系,又增加了故事的线索,同时又让故事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好像日高以与妻子有染为由胁迫野先生为自己代写,更增加了日高被杀的合理性。同时作为凶手野野口修反而成了被同情者。一切好像都是被压迫至极,才做出这样的事。然而真正的因由却是发自内心的声音,上面所说的故事都是凶手的自我编排。
2.心态的敌意,比枪炮更可怕。
从小受性格、经历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使恨意一直埋在心底。凶手与日高小学是同学,因为家教原因一直不愿意上学,日高的善良与倔强,却每每都对凶手很关心照顾,但就是因为强势使其一直不喜欢日高,而且充满了恨。因受校园暴力的影响,懦弱的凶手选择做校园大哥的喽啰兵,因为一张曾参与的校园暴力事件的照片,使自己阴影不散,而作为作家的日高因为一部反应校园暴力的书,而因为更趋向纪实文学,致使被告上法庭,而作为证据的一张照片,使杀手野野口修担心不安,才开始设计杀死日高作家。一切,都是源于恨。
案件起起落落,层层递进,一层层剥开,最后,都是杀手自圆其说的自编情节。
第一次开始阅读侦探类小说,读起来一气呵成。但是给我触动很大,使我从中看到多情节多人物多心理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