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有重度拖延症的我终于开始写日更文章了。
最近几天我写了三篇书评,不知道是否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书评?
但我已经开始在梳理自己以前看过的书籍。
原以为自己读过很多书,在印象当中,自己也经常在网上购买书籍。
还记得以前捧着一本书仰天大读,能读很久很久……
于是我就错误地认为自己读了很多书,自己有一肚子的墨水,结果……
我找出以前买的并且读完的纸质书,一共才22本……
天呐,原来我的肚子里没有墨水,只有脂肪……
02
以前我一直想写书评和影评,觉得自己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影视作品,似乎能留下文字的东西,供自己回忆。
但一直没有开始,直到身边看见了很多小伙伴,在写作路上慢慢的走出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我才恍然大悟,我只是想写,而没有真正的去写。
经过深刻反思的我,决定把以前自己读过的书一本写一篇书评。
于是,在昨天、前天和今天,我每天一篇书评和一篇简书日更,每天输出接近3000字。
当完成任务的那一刹那,我的心情真的贼好。
因为我终于在做了,我在行动,我没有想,而是真正的把想法付诸于行动。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坐在我旁边,你却在玩手机。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从头到脚的距离,是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
03
敢行动,梦想才生动。
一个人的认知是通过不断学习然后迭代升级的,但认知升级之后,所有知识只是停留在想法的层面,如若不能用行动去加固升级的认知系统,随着遗忘曲线的规律,我们就会慢慢地回到老样子。
久而久之,暮然回首,发现自己学了这么多东西,为什么还是没能从本质上改变自己的生活呢?
于是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不断的否定自己。
在下一次打算行动的时候,就会陷入“我不行”的否定状态,于是产生恶性循环。
所以无论任何时候,自己只要有想法,要以最快的速度去行动。
72法则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有想法,必须要在72小时之内去完成它。
如若72小时过后,头脑层面的想法并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那这个想法基本上算是流产了。
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自己想法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
04
从今天开始,做一个行动派。
从认真完成自己的每一小步开始做起,呵护自己的自信心,一步一步的重建自我相信的力量。
每天学会对自己做复盘:
自己的时间花在哪儿?
今天的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有什么进步?
今日计划还可以再精进吗?
……
只有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时间花费,才能在下一次更好的把握时间。
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人的天性是贪玩的,人的天性是喜欢舒适的。
我们想要进步,就要试着用行动去加固内心追求远方的想法。
不用对抗天性,我们去顺应天性,顺应自己的心之所向。
只有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才叫坚持,如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叫享受。
从今天开始,试着享受当下自己所做的每件小事,要记住:
时间有魔力,请你相信它。
敢行动,梦想才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