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故事令人感动。
“他上学仅一个月,大家就都知道:科利亚是个懒惰的孩子,个老爱骗人的孩子。秋天,高年级同学种下了不少树,科利亚却故几棵树苗的根弄坏了,事后,竟得意扬扬地向同班同学们吹嘘自己的‘英雄事迹’。为了找出那几棵根部损坏的树苗,高年级同学不得不刨经栽下的树苗,几乎把它们翻了个遍。”
“经过十年努力,我们学校把科利亚培养成了一个具有高度觉悟的人﹣﹣诚实的人、实事求是的人、忘我劳动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关心同志的人、准备完成任何有利于社会工作的人。中学毕业后,他立即进入集体农庄工作了,他走向生活是那样的勇敢和充满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是如何让一个满身缺点的坏学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呢?
首先是了解这个学生的心理。
“科利亚人学后的表现让人确信:他确实是个坏孩子、令人讨厌的孩子。没法教育的孩子,他不可能成为好孩子了。他在学校里干坏事,只是养成了习惯,并不是因为他能够从中得到什么满足,那是因为,他从来也没有体验过干好事和干高尚事情而带来的内心感动的愉悦感,他从来也没有体验过因为有谁看到他的优点而得到的道德满足感。”
其次,让他融入集体活动,体验真正的人生快乐。“我认为,无论如何,我们应当唤醒这个孩子让他去做好事,去参加集体活动;我们应当给他提供可能:体验真正人生欢乐,体验意识到自尊的满足。”
苏霍姆林斯基有意“巧遇”科利亚,邀请他到自己实验室来,帮自己选择苹果树和梨树的良种。也因此,加上孩童的好奇心,使科利亚喜欢上了选种育苗,并在另一位女老师的帮助下,科利亚选拥有了自己的苗圃。这位女老师,带领孩子们参观了科利亚的苗圃,并表扬了科利亚,这使科利亚深受鼓舞。科利亚开始转变。
再次,持续努力,促使其健康成长。
“一年后,科利亚上交给学校50多株小树苗。这一年当然是不容易的一年,科利亚不可能一下子转变过来,立马变成好孩子。在这一年里,我和女老师引导科利亚不断参加一个又一个新鲜活动,不断地做好事,同时,努力引导集体看到科利亚所做的这些好事,并给予肯定性评价。”
在科利亚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化之后,苏霍姆林斯基并没有就此放手,而是继续引导他不断地做好事,促使其彻底转变。
“他弄坏树根和"飞人"沟壑的那些事件证实,科利亚有一颗敏感的、接近病态的、易被伤害的心,这颗心时刻准备应答外界的呼唤、所以、要做的只是在他心中喚起愿望——做好事的愿望,做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之事的愿望,并使其扎根。科利亚是个勇敢的、果断的孩子。我们努力把他的精力引向好的方向,循着一条艰难的、曲折的小道、逐步接近他的心灵。”
于是,又有了槐树种子的故事。本来科利亚是为了表现自己去冒险的,但在女老师的巧妙引导之下,变成了科利亚主动去为班集体服务。后来女老师又主动提出解决科利亚的后顾之忧——给他换一件衬衣,以免姨妈生气。这些做法使科利亚深受感动,开始主动向班集体靠拢,带领同学们收集了100多斤的橡实。
“就这样,大家经常看到:科利亚身上那种与大家疏远、对集体活动故意冷漠的表现消失了,他已经热心于同学们都感兴趣的事情了。女老师也不断创造各种条件,让科利亚有机会全力以赴地做完集体已开始的事情。”
“到了三年级,科利亚和其他一些孩子被吸收进了少先队。”
“科利亚进入五到七年级的时候,就一头扎进了技术性工作中,以浓厚的兴趣在学校小工厂劳动。我们对他十分关心,专门给他配备了一名优秀的机械师做师傅,以便科利亚紧随其后学习。在这三年时间里,人们多次为科利亚创造了这样的条件,使得他不仅没有落后于先进的、觉悟高的工人,而且自己也成了他人学习的榜样。”
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巧妙将一个坏学生转化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奥秘。
“总之,正确地进行教育的最为重要的条件,是集体必须承认学生的精神优势、并加以鼓励。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道德满足,是他意识到自己对集体、对社会有用。一个儿童、少年或青年在生活之中无偿地为祖国和社会服务得越多,参与这方面的活动越是积极,那么,他的意愿﹣-追求一切好的、崇高的、基于共产主义精神原则的东西的意愿,就越会深深地融人他的血肉之中。”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应当让好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占优势。
看完科利亚的故事,对照反思,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科利亚一样的学生有很多很多。我们虽然不能像苏霍姆林斯基他们一样一直教育他们十年直到他们走上社会,但我们完全可以像苏霍姆林斯基他们一样,去了解他们的心理,点燃他们的梦想,利用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力量,通过持续努力,促使他们向真向善向美,健康成长,为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应该是我们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