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妈妈,我不想听你说!”回想起两年前听到这句话时,当时的我真是心中的一股怒火冲上来,心想:臭丫头,充分尊重你的自由和领地,居然蹬鼻子上脸,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了!
生气归生气,在与同龄的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聊过后,得知孩子大多都是这样,几乎一样的烦恼,“孩子大了,翅膀硬了,居然不听我说啦!”总而言之一句话,青春逆反期来临了!
好吧!看在你逆反期的份上,我不和你计较,先顺毛摸吧!
2.
在卓越父母的专业课上,老师讲到“注意力的方向”,每个人的特点会一分为二,呈现为优点与缺点,你看到的是哪一面呢?
对照下自己看见女儿的,全是未做到的部分,言语中说出来的话,也自然充满抱怨指责的味道,怪不得她不想听呢!换作是我也不愿意听。
当我意识到要改变角度,从缺点转向优点时,才发现太难啦!只是忍住不说,都难于上青天,更别提欣赏的话语了!决定还是从第一步开始,先练习闭嘴吧!
去年暑假,因担心孩子的中考体育,每晚陪她去附近学院的操场跑步。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在去往操场的路上,兴趣盎然地聊国家、聊宗教,结果到达目的地时,仍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忍不住打断她的话,提醒她该去跑步了。
她怏怏不悦地跑了一圈,就说自己累了,死活不去跑了!当时的我强忍着就要脱口而出的怒火,冷冷地甩给她几句,“自己的事自己负责任”,事后还庆幸忍功不错!
过了两天,刚好心灵写作课的作业是“最令我恼火的事情”,我一面得意于最近的闭嘴,竟没写作素材,一面请小丫帮忙反馈,最近有没惹我生气!她很认真地想了想,回复我:你有啊!那天我没跑步,你多生气啊!
天哪!我一直以为忍住不说,她便不会感知,谁知那些压抑的、被怱略的情绪,她全部都能感知到!而我也在丫头的照见下,第一次真正看到,身体里潜藏的愤怒与期待,也看到对于感受的麻木!
3.
我开始不再自以为是地对待丫头,不再说“你应该怎样…不可以…”,而转为猜测她的想法和感受,“是这样的吗?”孩子总是哭笑不得地回应我,“妈妈,别拿小孩子那一套来对我,我不想听你说!”
好深的挫败感啊!
在浩途,刻意地活在“倾听”主题,悄悄地学习着每位伙伴对于感受的表达,然后回到生活中,不露声色地与丫头练习。可总是不得章法!
同修的伙伴,孩子年龄都比较小,我照葫芦画瓢地学习,便遇到了丫头的对抗!不过在分享中,看到她们的亲子关系越来越好,我也充满了希望(我一定也可以的,只是时间稍长些)。
几个月的倾听、闭嘴,终于等来了曙光。
有一天晚上,丫头搬着被子跑进我的房间,开始漫不经心地说起了学校的事,我依然只是点头倾听,然后准备休息。她诧异地看着我,“难道你没什么要对我说的吗?”
那一刻的心喜比得了奖彰还甜,她愿意听我说啦!我立刻启动大脑回路,兴奋地列出一、二、三,迫不及待地要把她的问题消灭于无形中。
丫头当时的脸色就暗下来了,“妈妈,算了,我还是不跟你说了!”我的心绪也随着一落千丈。(我这么用心帮你,你居然看不到!哎,我的倾听又不到位)两种声音在掐架时,我好象听见了伙伴们的声音,“艳丽,不如试试真实地表达,告诉孩子你的做不到。”
“寅寅,我很想帮助你,可我确实猜不到你的想法,你可不可以直接说出来呢?”说出这一番话,在以往简直不可能,但当我决定真实面对自己的脆弱时,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我看见孩子身体软了下来,又很认真地叙述了一遍,在我确认回应后,她悠悠地叹口气,来了一句,“妈妈,我终于明白为啥无法和你沟通了,我在语文的语言描述,而你在用数学的逻辑回复,根本不在一个频道,和你沟通比面对外界的问题,压力还大!”
我承认孩子说的是事实,但又觉得她有些夸张,言过其实!心里想反驳又忍住了,“今天太晚了,没法沟通就先不说了,我们早点睡吧!”
遇见问题时,我习惯用睡觉来逃避,这一次总感觉哪里不对,可又说不上来,就决定先放放!
4.
第二天醒来,没能休息好的丫头决定不去上学,眼看中考临近,面对这样的出招,我也只能接着,“可以,不过你得向老师请假!”这次我不想再承担她请假的事情了。然后僵持中,我们谁也没请。
公公婆婆的小声嘀咕,老公不赞同的眼神,我一律视为白噪音,故作镇定地在桌前书写着,直到九点钟,老师打来的电话一下子把我拉回了现实,不得不承认我是装的!
丫头紧张地把电话递给我,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候着,而我接过电话时,感受到压力象一座大山扑面而来,就在那一瞬间,一个念头升起,“无论如何,与她站在一起,而不是站在她的对面”,心反而定了!
面对老师的关心与轻声责问,“都初三了,怎么还这样?”我承认了自己的失职,放下电话后,孩子松了口气,不解地问,“学习是我的事,为啥老师要批评你呢?”
“我是你的监护人啊!”没有象往常一样冲她抱怨,待她离开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学习是她的事,那么我刚才遇到的压力,她要比我还大,而这些都不算什么!我想起了她昨晚所说的“妈妈,和你沟通的压力,比面对外界的压力还大”,忍不住心惊!
丫头一直在如实地表达自己,而我却以为她夸大其词,想要贬低我!我一直想为她做些什么,想帮助她、给予她,没想到这些都成为她最大的压力来源。
对海姥姥曾经提到的,“不做比做难多了!”有了更深的体会。如果做不到成为孩子的依靠,至少我可以让自己不是那座无法面对的大山。我决定:把舍不得孩子受伤的心收回,专心折腾自己。
5.
在沙龙中不断地分享,在生活中不断地折腾,慢慢地看到了自己的许多面相,我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面对别人的情绪,总以为是自己做错了事;不惜一切力求正确,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误;当他人依然拒绝和指责时,我会莫名地升起愤怒和内疚……
听着内心的真实不断呈现时,特别是近两月与伙伴们一起共读《接纳力2》时,一个之前从未有过的疑问插了进来,在两年的自我成长历程中,对于孩子所说的“我不想听你说”,一直局限在二元对立中,盯着“说”的内容去调整自己,那是否还有一种可能,与话语的对错无关,而只是她“不愿意听”!
象发现新大陆一样,与丫头求证时,果然得到了证实,“我有时就是不想听你说,即使知道你是对的。”(原来并不是我说的不对,只是她不想听)
重新回到书中所提到的忠言顺心才入耳,感受到对于孩子来说:只有顺心,她才愿意听!或者让孩子顺心,她自会找到面对外界的方法。
可是如何能做到顺遂心意,不多不少、真实地表达自己,并承接孩子的情绪,让她顺心呢?
从“她不想听我说”时的愤怒、不理解到隐忍不说,自以为控制得很好;
从发现自己的感受丢失,到看见自己成为了孩子最大的压力来源;
从回归自身、关注自己到倾听到真实的声音;
到最后终于听明白孩子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我用了两年的时间!
两年里,幸好有一起共修的伙伴的陪伴与支持,倾听和共情我的感受,让我在顺心的体验中,才能比较容易地听到孩子。不然,任何一次的挫败都会将我击入谷底。
也越来越明白,成长只是刚刚开始,前方还有许多的路要走,你愿意加入我们,一起长期地陪伴与同行吗?
8月26-27日,灯塔之家公益工作坊将来到晋城,为期2天的课程会带你体验到温暖和爱的场域,并讲解如何自助搭建这样的场域,你愿意一起来参加吗?
点击“下方链接”可报名参加
http://www.hdb.com/party/xqkdb.html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