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7.28
"毕业直接工作,还是继续念书读硕士"
这个年头曾经困扰了我一星期之久,特别是在辅导员两次三番的约谈之后,去英国的合办学校好像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 够用的学分绩、没有讨厌的中介、不错的学校和价格。而我又经常混迹于通信研究所下的实验室,里外都混的脸熟,让导师产生了"傅里叶和麦克斯韦才是这小子最终的归宿"这样的误会,然而可惜的是女王大学没有提供CS相关的学位,与之相比贝尔法斯特的风光和北爱尔兰的酒馆并不足够让我改变志向,种种遗憾导致了我三番两次拒绝分院好意这样的尴尬事。
事实上最后一次走出办公室的时候,我的内心已经快崩塌了,或许现在故作坚定的写下这些也是后悔的某种表达。我一次次暗示自己,十全十美的选择本身就是个天真的愿望,如果选择留学,接下来的两年多我可能也会在CE/EE系里同床异梦,幻想着自己正在国内IT行业里能够有所作为。这种情形颇像上篇文章的结尾,EX是个很愚蠢的话题,写不好会得罪人,写好了更会得罪人。对此有和有朋友讨论过,得出的防灾避祸小贴士是:先旁敲侧击地肯定那都是些好时光,然后不经意间点明这都已然作古。而我并没有这么做,不是因为不在乎会得罪谁,而是我逐渐发现这种 "怎么选都错" 的,尖酸刻薄的单选题反映了生活的一些本质,人的片面、孤立不足以使其做出相对明智的选择——我们甚至不足够了解自己。于是我干脆写点想写的,然后坦然地承担错误的后果,在失去和难过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真正重要的东西。
——关于这些,形而上是一种解释。同样解释了我的性格,很多人说倔强,这不失公允。我对定下的目标充满信心,不喜欢轻易更改,譬如不会为了留学去修一门与自己计划相左的专业。赞同本体论,赞同那些做事有自己鲜明立场,同时又欢迎不同观点的人,讨厌是是而非。如果你对本体论或者哲学稍有了解,会惊讶的发现这与计算机科学的共通点何其之多,此时我多么想调杯酒饮花上一晚上和你细数其中的奥妙,聊聊我了解的关于亚里士多德、Turing,和最近很喜欢的抽象派画家Jackson Pollock之间的关联和趣事(事实上这已经成为我最近的消遣了) 。
我不能用上面这些话来冠冕堂皇的解释自己喜欢CS的原因,那些只是一部分,另一部分就容易理解多了,我的金钱观并不健康,甚至很多时候有点饮鸠止渴。比如从一开始我就没有好好考虑过出国继续念书,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厌倦了作为一个学生的有心无力感,迫切的想把所学的变现。不是没有安全感,也不是想证明给谁看,我更愿意把这理解为取悦自己的一种方式——我当然知道男生的青春和女生的一样宝贵,只是派对生活或是留学观光这种没什么压力的人生并不算满意。
回想起离开学校的那一天,多久以前在那个小阳台上我打完电话开心的情不自已抱着室友转圈,又是多久以前在天台阶梯上听着周杰伦的《轨迹》静悄悄的哭。这次离开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平静,我不能假装描绘出一个多么精彩斑斓的大学生活,这些年更像是一个没人感兴趣的心路历程。有时候多么希望有一台时光机,让我穿越回去对着那个垂头丧气的小子说,「你觉得很难过,很孤独,可你知道难过和孤独是什么吗。是奢侈,是你闲的没事,是你自怜,是你弱小,是你对没用的人和事还抱有希翼」,转念一想又放弃了,现在觉得学生时代的遗产就是,那些弱小的,无能为力的悲伤和孤独,在日后漫长的人生里,也许会带来无数的灵感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