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红薯的季节,小时候避之不及的东西现在怀念起来格外珍贵。
读小学时,吃的是捞饭,每到中午,母亲除了把饭蒸熟之外,还会在蒸锅上放几个削了皮的红薯,半小时后,揭锅,香喷喷的米饭和红薯夹着热气扑灭而来,要么就是红薯粥,那会儿可能觉得这种东西太普遍了,都不吃,剁碎给家禽吃,长的好肥硕。多余的母亲会做红薯粉,一大早挑着洗净的红薯到另一个村子,一次多少钱来着我也忘记了,由机器打烂搅拌,还要纱布过滤、清水静置,四五道工序下来后,水就会变得清澈,沉淀下来的淀粉,用勺子铲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晒。我家每次都做好多,主要是送人,毕竟自己也吃不了多少,纯纯的红薯粉条手工制作,吃的放心,红薯粉粑粑QQ弹弹,都是客家餐桌上必备的一道菜。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做法,做成芝麻红薯片,我们这边的土话叫“刮皮”,也算是湖南一大特色,晒干密封能放一年差不多。每到这个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捣鼓红薯泥,然后在一个槽很浅的模具上垫块布,把压碎的红薯放上去用刀刮平,刮好的红薯片放在铺好的稻草垫上,揭开布,码的整整齐齐,俨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外面卖的糖精添加剂多,吃多了容易血糖升高。晒干的“刮皮”过年还能炸成美味小零食,吃起来嘎嘣脆。
这些都是从前的记忆了,现在年轻人都不兴这玩意儿,想吃也会选择去买一点。时隔多年,愈发的怀味,识尽愁滋味,早上要是喝到一碗精心熬煮的红薯粥,会觉得神清气爽。
上段时间回去,老爸也挖了一篮子出来,个头很大,糖分很足,我笑盈盈地夸老爸手艺好,老爸说这是老天爷赏饭吃。
谁不是熬过了地里的时光,才长成了可喜的模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