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三秒,你开始怀疑了么?是静态图片还是动态图?大脑清醒的认知这是一张静态图片,可眼睛却情不自禁看着它在稳定不断地旋转,是谁在迷惑你的眼睛?
// 迷惑你的是视错觉?
简单来说,视错觉就是“视觉欺骗”,让视觉产生的错误投射,引诱人类产生错误的视觉感受。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奇妙的视觉现象就有了发现。比如,“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在西方绘画领域,也出现了“欺骗”技法,如大众熟知的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画作中所运用的“空气透视法”,让肉眼可见的二维画布,幻视为三维空间。此后,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开始对视错觉展开更多探索。
// 发生视错觉的原因?
视觉的形成是靠光线、外在事物、人眼、大脑四个环节组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让人发生错觉,因此,即便是无精神障碍的人,在生活中也时常会发生错觉。
比如,由于光线原因,在单一光谱的照明下,物体颜色会变成单色;随着环境的变化,变色龙能轻易逃离人眼发现;又因为色弱色盲的色觉缺陷与障碍,无法分辨红苹果青苹果;再者因为贪嘴,吃了“漂亮蘑菇”,使得大脑发生致幻,相遇奇幻世界。
// 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视错觉创作?
视错觉是一种有趣的艺术感知方式,很多艺术家通过错觉,为他们所创造的“幻觉空间”增添魅力,让人类感受世界更多丰富的奇特体验。
绘画 // 在近代,最开始对透视和视错觉进行深度探究的是埃舍尔,埃舍尔可谓是艺术界里的数学家,数学家中的艺术天才。他将理性与感性、数学与艺术相结合,用大量的数学原理作支撑,创造出独有的艺术画派,将“不可能的世界”发挥到极致。
雷内·马格利特,他是一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他绘画中,经常将不合理的物体融合,造成一种突兀感,彷佛是他在对神秘世界,表达一种安静又恍惚的感受。
平面设计 // 生活中经常在广告、书籍等平面中看到一种趣味,比如福田繁雄,他是一个将视错觉运用得非常精妙的设计师。他常运用“同构图形”、“矛盾空间”、“维度转换”等艺术视错手法。
举个例子,在“同构图形”中,他将两种物像“共生”在一个“组织”里,通过形体间巧妙的借用、重合、变体事物,聪明且高审美的表达新态度。
服装设计 // 欧普艺术是通过元素组合,产生流动、旋转、闪烁、变形的错觉,可修饰人体线条、弥补人体缺陷、美化服装效果。
建筑空间 // 在实体空间创造视错觉,会带来宏大的视觉盛宴,产生不同的心理和情感体验,营造独特的叙事意境。比如里卡多·波菲,他大胆、明亮、有活力,在他的错觉世界,尤其热爱色彩错觉。
Netflix出品的《鱿鱼游戏》和游戏《纪念碑谷》都受到他的影响。他利用视觉刺激,造成视觉认知的误会,用不同色彩,给建筑带来强烈情感。具有反差的空间错视体验,让人探索空间的趣味,唤起人对美学空间的无限遐想。
亚历克斯·钦纳克,他时常和世界“开玩笑”,挑战大众对熟悉的物体和材料的理解,打破思维固化,将平凡事物转化为非凡事物。
托马斯·赫斯维克,他的建筑风格具有魔幻的艺术表现力。利用光影错觉、尺寸错觉、深度错觉等给人带来具无穷的神秘、奢华、坚硬、复杂的情感感受。
装置作品 // 作为多媒介的综合艺术形式,艺术家将视错觉语言,融入到不同材质的装置艺术作品中,用叠加、重复、转置、投射等表现手段,去再现感官体验,来传达视觉思考。
比如数字艺术中的裸眼3D,巨大的“L形”LED显示屏,变形幻觉技术“真实”表现震撼奇观,有时甚至成功融入城市文化,成为某种地标性视觉文化。
电影 // 早期让人影响深刻的是《侏罗纪公园》,导演通过比例错觉,让恐龙在一切参照物面前,都显得无比巨大惊人,在构图中用“水平”、“垂直”等透视方法,撑满画面,制造强压迫。
王家卫也擅长用错觉营造氛围,他用“低调”大面积处理周围环境,用高饱和的色彩,营造出暧昧空间的氛围,这种色彩错觉,透露着时光流逝的气息。
诺兰的《星际穿越》《盗梦空间》、斯科特的《奇异博士》,都“复刻”埃舍尔的“不可能的世界”,在人的生理、心理的双重作用下,冲击观众的内心。
游戏 // 被称为“第九艺术”的游戏,也用视错觉呈现全新的视觉体验,比如《笼中窥梦》,视错觉成为游戏规则和玩法的一部分,玩家在交互游玩的过程中,产生感知和认知间的矛盾,极大使玩家调动主观联想,发现隐喻性图像以及将碎片化信息,从而游戏中所构成完整的意义表达。
《纪念碑谷》则是借鉴建筑大师波菲的《红墙》,不仅有着一系列精巧的设计玩法,高级的色调、诗意的氛围、超现实的建筑结构,构筑的唯美幻境,同时传送门、折叠、螺旋、嵌套、镜像更是违背重力的行走方式,让人沉浸其中。
通过视错觉,显现出艺术家对图形语言的驾驭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艺术家能与观众建立起愉悦的视觉沟通,构成多维视觉,让观众脱离“眼见为实”的桎梏,体会奇幻艺术世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