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故里觅诗情

在江南一隅,有一座静谧而古朴的小镇——浙江嘉兴石门镇,这里是著名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的故乡。

9月15日,一个秋雨的下午,带着无限的憧憬和期待,踏着碎银似的雨,我走进了石门镇这片被诗意浸润的土地,我希望我的灵魂能穿越时空,透过层层迷雾,与丰子恺先生的灵魂对话,感受那份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情怀。

一、故园情愫

踏上青石板路,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络上。两旁的老宅斑驳陆离,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这里是丰子恺先生儿时的乐园,成年后避风的港湾,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他对故乡的深情厚谊,每一寸土地都寄托着他对生活的柔情蜜意。在他的笔下,那些温馨的家庭场景、淳朴的乡邻亲情,都源自这片土地的滋养和厚爱。

1898年的中国,正是多事之秋,晚清在风雨中飘摇。这一年的冬月,一个名叫丰润的男孩儿在石门镇出生。丰家是大户,家中开有染坊,丰润之父还是举人,只是他丁忧期间科举废除,断了入仕之路,无奈只能开私塾来延续梦想。

在父亲亲自教授下,小丰润国文基础扎实。染坊里那五颜六色让小丰润痴迷,他爱上了画画。9岁时就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后来,父亲去世,石门镇也开始推行新教育,丰润被送进学校,但他对死记硬背的课程很不喜欢,对画画依然情有独钟,学校禁止画画,他就偷偷地画。

16岁时,成绩优秀的他,本可有无数选择,但母亲为了他能通过读书来出人头地,就把送他去了杭州师范学校。在学校里他因为好学,深得老师喜爱,被老师赐以“子恺”笔名,意思是安乐之人。

从此,丰润成了丰子恺。

此时的丰子恺,学习刻苦,名列前茅,又听话,就是老师眼中的模范生。

但他有个同学叫杨伯豪,特立独行,不仅鄙视学校里繁琐的规章制度,还敢于打破这些规矩,他痛斥丰子恺只知一味遵从母命,完全无顾自己的内心和理想。

虽然后来杨伯豪被迫离开学校,但他的出现,却成了丰子恺人生路上的一道光,让他看到了以前自己未曾看到的东西——

丰子恺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喜欢的东西,不应该总是忍受,而是反抗。

但此时的丰子恺,哪里有反抗的力量,虽然郁闷、痛苦,却不得不继续忍受。

杨伯豪的话,时刻在他耳边回响,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屈服,要反抗。多年后,丰子恺回忆那种震动,他说:“他的话刺激了我,让我明白,最初是惊悟自己的态度的确不诚意,其次是可怜自己的卑怯,最后觉得刚才对他夸耀我的应试等第,何等可耻。”

学校奉行的是功利性的谋生教育,如此教育下设计的人生,一眼就望到了尽头,这让丰子恺不甘和无奈,他不想要这样的生活,但他又不知道路在哪里!

人生就是如此,如果你甘愿平平淡淡,那就只能平淡;如果你痛苦于这平淡,想要跳出这平淡,那自有光来为你导航。

丰子恺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他的导航。

就在丰子恺对前途感到迷茫和恐惧的时候,新的音乐和美术老师走进了他的世界,

这个老师就是李叔同。

教过一段时间之后,李叔同对丰子恺说,你画画进步极快,我从来没有遇到像你这样有天赋的学生,希望你以后能以此为业。

有时候,看似平常的几句话,却如同一道光,瞬间能点亮夜空,给那个正彷徨苦闷的人以希望和力量。

李叔同的这几句话就是如此奇妙的魔力棒,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丰子恺的人生,从此,丰子恺找到了人生方向,并为此不懈地奋斗。

丰子恺后来总是说:李先生的几句话,确定了我的一生,从那一刻起,我打定主意,专门学画,把我这一生奉献给艺术。

在这条路上,丰子恺先生把自己活成了高标。

但这条路,并不平坦。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而丰子恺也从学校毕业,奉母命完婚。日益窘迫的家庭经济,不容许他为所欲为。为生计他到上海边教书,边画画。

后来,为提高技能,他东拼西凑了学费,出国留学一年。

归来后,为养家糊口,他多个学校兼职。后来应夏丏尊邀请,到春晖学校任教,在白马湖畔置一院子,并手栽一棵杨柳,字号为“小杨柳居”,这棵杨柳后来成了丰子恺先生画中的常青树,为此,俞平伯还戏称丰子恺为“丰柳燕”。

想想白马湖的那段日子,应该是先生最快乐的时光,与夏丏尊、朱自清和朱光潜等常聚会畅谈,论诗词书画,被人戏称“白马湖四友”。

1927年的中国,动荡不安,这正如而立之年的先生的内心,他作画是快乐的,但生活又是悲凉的。这矛盾的交织让他徙倚彷徨。初秋,他请求弘一法师为他做了皈依三宝的法事,做了居士,赐法号婴行。

心出了红尘,身却脱不了世俗,毕竟他已经是六个孩子的父亲,不可能抛家舍业。

1933年,先生回到老家,创建了缘缘堂,开始了半隐居式生活。

古人有言:“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让先生快乐的,是他能定期旅行写生,大量画作就诞生于此。画画不能糊口,只是内心的爱好,这是无益之事,却大有益于身心。

有益不一定非得是世俗之利,而是有利于身心和成长,让人过的像人,不是野兽、机器。

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先生不得不选择了逃亡。从此,他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但他没有放弃梦想,开始用画画谋生,直到新中国诞生,安定幸福的生活也没能过多久。

三反五反活动中,先生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派,被迫做自我检讨,否定自己过去的作品。五十多岁的他,只好开始自学俄语,翻译《猎人笔记》等外国名著,以免被误解。

尽管如此,1966年,他还是被定性为“反对学术权威”,不断被游斗和被思想汇报。

批评的大字报铺天盖地,批斗的大改造无休无止。可先生没有屈服,批斗,他当成演戏;牛棚,他当成参禅;检讨,他当成书法;游街,他当成赏景,和关在一起的美术理论家纵论美术,改造过程中偷偷写散文和古体诗。

别人眼里的苦难,都被他活成了快乐,别人眼里的坎儿,成了他向上的垫脚石。

近七年的折磨,却成了先生的奇迹。

后来他幽默地说:“好在我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足够抵御灾难!”

人这一辈子不可能不遭遇灾难,但这不可怕,如果面对灾难时,精神足够强大,灵魂足够有趣,那灾难充其量就是一块磨刀石。

1975年,丰子恺先生被确诊肺癌,9月15日,五十多年前的今天,77高龄的他昂首走进绚烂的光中,义无反顾,不知道那天是不是也有这样一场如雾的雨……

二、艺术之旅

秋风起,残叶落,被雨扯起的雾霭湿了芭蕉,泛着层层凉。

不知不觉,我已驻足在木场桥西堍。

三楹楼房,三间平房,错落有致,静默雨中,有匾曰丰子恺画馆。

这就是先生故居!

或块儿状或丝丝缕缕的青白色水雾,纠缠着撕扯着,裹挟着故居,风动雾扯中,故居便须发和衣袂飘飘,俨然一位智者端坐雨中。

走进庭院,迎面矗立着的是先生全身赭色石像,眼镜,美髯,长衫,拐杖,无一不让先生神情温文潇洒,且略带禅意。座基上镌刻先生的座右铭“人生短,艺术长”。

曲尺形院墙镶嵌着《衔泥带得落花归》等40方精选漫画碑刻。沿墙基栽种着碧绿的黄杨,雨中越发绿亮,一如先生清新脱俗的艺术风貌。

高耸的院墙,长方形的天井,小院小巧雅致,铺着鹅卵石,一丛修竹,两株广玉兰,添几分清逸。漫步馆中,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着先生的漫画作品,每一幅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幽默的智慧。那些线条简洁、色彩淡雅的画,仿佛能穿越时空,让人感受到先生那份超然物外的心境。

在这里,你可以细细品味先生的艺术人生,可以深深体会先生对美的向往追求。

人生若如丰子恺,生活处处皆可爱。

让我们走进先生的画,去感受他的可爱。

朱自清先生曾对他说:“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先生将生活的趣诉诸笔端。在他笔下,有怕脏的凳子,孩子为它穿上可爱的鞋子,天上的云化身美好,给人慰藉,孩子乱涂乱画时,小猫咪静卧肩头欣赏,衔泥的燕子,为主人带花归来,李后主身穿长袍马褂,无言独上西楼……

越看不到这个世界的残酷,越看不到生活的虚伪,你就越有爱有趣。

先生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他还说:“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而能真正无视生活苦难的,唯有纯真可爱的孩子。

所以他喜欢孩子。

先生笔下多孩子。因为孩子做什么都有趣,做什么都喜欢,他们的纯朴天真,感动着他。

先生的一生,有许多苦难,但他都坦然面对,像大人一样求生存,教书,卖画,都是为了生存。

但他却像小孩子一样生活,看这世界,世界因此总是可爱。

我们之所以觉得生活艰难,是因为我们都喧喧嚣嚣,皆为利来,皆为利往。我们行走人间,计较抱怨多了,就忘了欣赏。

如果我们能像先生那样,把孩子当老师,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既做有用之用,如教书养家,更做无用之用,绘那些可爱纯真的画,那人间就会趣味横生。

三、诗意田园

走出先生故居,才发现这个地方的僻静。大运河从东北缓缓而来,在石门镇突然拐个大弯,流向杭州。

胡同窄小干净,石板路在雨中静默延伸,两侧民房都是黑瓦白墙,人字形的房脊,鱼鳞般曲行远方。

漫步在乡间小道上,一片绿意盎然映入眼帘。这里是丰子恺先生笔下诗意田园的真实写照。水杉、桑林夹道,肥肥大大的桑叶被秋雨一打,透着绿油油的光;田野里,稻谷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小河旁,柳树依依,水波粼粼,采菱的小划子系在树下,随着微风,在水波上一漾一漾地荡。

我不由得感叹,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北方浩瀚的大漠黄沙,养育的是一代天骄那般的骁勇善战;中原博大的高原山峦,滋养的是诗圣一样的细腻达观。

而这温柔的江南水乡啊,你究竟用怎样的沃土,粹养了如先生般灵动的艺术气息?

四、文化瑰宝

除了漫画艺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创作也是其文化瑰宝之一。他的散文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洞察。在先生的笔下,那些平凡的日常琐事都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他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能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先生爱画漫画,漫画的简练和注重意义在他的散文里也同样运用的自如。

比如《清晨》一文中,对蚂蚁搬食物上竹竿山情景的刻画,就极具漫画冲击:

“这真是畸形的山,山脚凹进,山腰凸出。扛抬粮食上山,非常吃力!后面的扛手站住不动,前面的扛手把后脚爬上山腰,然后死命地把粮食抬起来,使它架空。于是山腰的死命地拖,地上的死命地送。”

“扛粮食下山也不容易!前面的扛手先把身体挂了下来,后面的扛手自然被粮食的重量拖下,跌到地上。另有两人扛了一粒小饭粒从后面跟来。刚爬上山,又跌了下去。来了一个帮手,三人抬过山头。”

先生的散文还追求人生本真的心态。

先生追求人生的本真意义,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展现对生命深刻的感悟和哲理的思考。《作父亲》一文,他得出的感悟如佛家偈语,朴素却内涵丰富: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

先生也通过散文来讴歌儿童的纯真和批判成人社会的虚伪、卑劣。

先生通过儿童的视角反观成人世界,寻求心灵的慰藉和人性的回归。《作父亲》就是对孩子心言如一纯真的歌颂,而对卖小鸡的成人心思奸猾的批判。“我原想为长闲的春昼找些点缀而走出门口来的,不料讨个没趣,扶了一个哭着的孩子而回进来。庭中柳树正在骀荡的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安稳的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

先生不拘一格,博学多才的性格也在散文中表露无异。

他的散文涵盖了丰富的题材和风格,从喝的到吃的,从动物到植物,从四季到佳节,从传统文化的赞美到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展现了其广泛的知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至于情感真挚,叙事生动,言简意赅就不用赘述了。

先生总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深刻的意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叙事,或具体的细节,或生动的人物形象,抑或唯美的场景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体验。

五、传承与发扬

如今,丰子恺先生的故乡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名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先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还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同时,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广和传承丰子恺文化,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览和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的确,先生喜欢的是那种宁静祥和的无欲无求,单看他的缘缘堂构造就知一二:中国式,取其坚固坦白,单纯明快,一切奢华、繁琐、无谓的装饰,一律不入,正直朴素。

先生旧宅曾记录着一段不可逆转的“和平幸福的光景”:“春天,檐下滴水叮咚唱着,堂前有呢喃的燕语,窗中传出做女红弄剪刀的声音;夏天,秋千架上常有和悦的笑语。门前吆喝而过的‘新市水蜜桃’‘桐乡醉李’。堂前喊一声:‘开西瓜了!’霎时间楼上楼下走出来许多兄弟姊妹,傍晚来客人,芭蕉荫下摆起小酌;秋天,葡萄棚下的梯子上常有孩子们爬上爬下。夜间,明月照高楼,四壁的秋虫齐声合奏,在枕上听来浑似优美;冬天,南向的高楼中整日晒着太阳,温暖的炭炉里煎着茶水。全家人围坐在太阳里吃冬舂米饭,廊下堆着晒干的芋头,屋角里摆着两三坛新米酒,菜厨里还有自制的臭豆腐干和霉千张。星期六的晚上,孩子们陪父亲写作到夜深,常在火炉里煨些年糕,还在洋灶上煮些鸡蛋……”

先生故居,就像一位小家碧玉,有接地气的烟火可爱,更有书卷浸润的脱俗清新,承载着先生小康之家的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更展示着先生崇尚宁静追求纯真的理想追求。

虽然先生崇尚宁静,不喜喧嚣,但他的格局却在天下苍生,我想他的慈悲、旷达和初心,是愿意奉献给世人,让苍生快乐的。

如此,就算我们不时来打搅他,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他也是脸上含笑的……

结语

秋风瑟瑟,雨声沙沙,似在低语吟哦。让我忽然想起先生的先生李叔同落发为僧前,曾语重心长的嘱托:“有艺术的心而没有技术的人,虽然未尝描画吟诗,但其人必有芬芳悱恻之怀,光明磊落之心,而未可敬可爱之人。若反之,有技术而没有艺术之心,其人不啻一架无情的机械了。”

九天之上,丰先生应该无愧他的李先生!

今天,是先生驾鹤西游的日子,老天用雨之泪来祭奠他,我带着虔诚之心来看望他,葆有恭敬之心来走近他,也算是对先生些许的纪念!

秋雨淅沥,我寻觅着特属先生的诗情画意,领略着特属他的艺术魅力,解密着特属他的基于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密码,为身体洗垢,为心灵去尘。

庆幸,我不虚此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544评论 6 50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43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764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193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21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182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63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17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29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43评论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22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25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19评论 3 32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71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25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29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14评论 2 35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