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撞了南墙后都还没有清醒,如萧红;有人,经历了错误后就懂得反思,蜕变了后面的人生,如陆小曼。
陆小曼,前半生过着衣食无忧,自由,体面、万宠于一身的名媛生活,可以说一眼望到底的幸福人生,这样的环境也让她拥有了与其他女子不一样的独特性格。
爱情,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一种向往,也是一种自由的体现,对陆小曼来说,也是如此。
她在遇到理想的爱情后,果断地放弃自己所拥有的安稳和依靠,选择让身边人唾骂的人生。有人说她这是“作”,是自食其果。
可是,在她人生的最后阶段会发现,她也不过是经历了失去后真正理解拥有的珍贵。
所有人都羡慕的名媛生活
有民国四大美女之称的陆小曼出生于1903年上海的一个官宦家庭。一出生就含金钥匙的她很受家人的宠爱。
父亲陆定是当时的民国高官,在当地非常有威望。而母亲吴曼华则是一位典型大家闺秀,气质温婉出众,陆小曼就是在父贵母雅的环境中成长。
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生了很多个孩子都不幸去世,唯独陆小曼活了下来,不过身体也不是很好,也是常常生病的身子。幸运的是,陆小曼的父母并不是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极重的人,再加上陆小曼也是仅剩的一个孩子,宠爱都还来不及呢。
所以,陆小曼很小的时候开始,是想要什么就得什么,想做什么都可以做,读书、写字、画画等什么都会涉猎,再加上她样貌本身就十分端庄奇丽,自信又独特的性格,更是招人喜欢。
要知道,当时的上海民众思想是非常新潮的,也是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在陆小曼十八岁的时,在圣心学堂的名媛培养下,成为了上海上流社会交际圈很有名的名媛,因为性格随和,琴棋书画古诗词样样都能信手拈来,被人们誉为上海的“校园皇后”。
胡适曾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自然,这也让父母对这个女儿更是多了一份担忧。不可避免的,陆小曼的婚姻最终还是由父母决定。
这时,王赓出现了。
王赓,同样出自名门家庭,长得不仅年轻俊朗,更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还被保送到国外各个名校读书,后来转让了西点军校,年仅26岁就成为了陆军上校,可真是年轻有为。
这样优秀的男人父母自然不会放过,于是两家为自己的孩子报下了婚事。陆小曼和王赓从订婚到结婚,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1922年,两人在北京举行了轰动全城的婚礼。对于那时才19岁的陆小曼来说,王赓的各方面都无从挑剔。王赓也在后来的相处中,爱上了这个独特又娇柔的女人。
可以说,陆小曼对这段婚姻的感觉还是比较茫然又新奇的,那时的她不懂男女之间的感情,王赓除了样貌和条件比其他男人更好以外,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也让她对父母的安排没有任何抗拒的心理。
可是,女人毕竟都是感性的,一旦被触动了心里的那根弦,很容易就会为爱赴汤蹈火。陆小曼也是。
陆小曼和王赓结婚持续了三年时间,陆小曼对婚姻的新鲜感也渐渐消失。对于陆小曼来说,这样的生活只不过是从熟悉的家里,换到了另外一个家。
陆小曼想出去玩,王赓却要忙工作,缺少沟通的两个人常常怄气吵架,这样的生活让陆小曼感到非常的不快乐,这让她的身影在常常出现在各种交际圈中,慢慢地,两个人开始分居的生活。
只要爱情,不要面包
1924年夏天,陆小曼因为出现《春香同学》的话剧女主角,认识了同样为男主角的徐志摩。一个刚离婚没多长时间,一个是刚结婚没多久,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就这么产生了情感。
王赓是认识徐志摩的,这个耿直的男人因为要忙于工作,看到自己的妻子和朋友有很多话题,常常在妻子想要他陪伴时,把她推给了别人。让他没想到的是,陆小曼居然会爱上徐志摩。
这不得说徐志摩的浪漫的诗人情怀。当时,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里写道:“爱,你永远是我头顶的一刻明星,,,,自从见着你,我才像乌云见了青天。”多浪漫的表白,像陆小曼这样感性的女人,不可能不被打动。
这一边,陆小曼和王赓因为一件事情吵得不可开交,另一边徐志摩又在不停地向陆小曼表达自己的爱意。
终于,陆小曼忍不住,对王赓提出了离婚的请求,她对王赓说:“我已经把生命的躯壳给了你,你就让我活一回吧。”
陆小曼已经被徐志摩的深情和浪漫所感动,她能想到的就是尽快离婚,然后跟徐志摩开始属于两个人神仙眷侣的生活。
陆小曼的决定家里人也无可奈何。而徐志摩在得知陆小曼为自己而离婚后,也回家请求家人的同意。可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
徐志摩再娶陆小曼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他们只认可张幼仪这个媳妇,说要娶陆小曼,就必须得到张幼仪的同意。经过徐志摩一番据理力争后,终于得到了家人的同意。
1926年,两个人在中国的七夕节这天,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举行了婚礼。只是婚礼现场并没有什么人,两边的家人都没有到场,可见,这是一场不被大家所祝福的婚礼。
而他们请来了梁启超作为证婚人。可是梁启超却很不齿这两个人的行为,于是在婚礼上直接对两个人训斥“我来这里做这场婚礼的主婚人,我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徐志摩,你的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希望你今后恪遵妇道。”
本来,两个人想请梁启超也是希望对方不在意封建社会的旧思想,为他们自由恋爱的结合而祝福,这一刻却让他们尴尬至极。不过这也没有影响他俩的心情。毕竟两个人做的决定跟这话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失去才知懊悔
两人婚后也过上了一段安安稳稳的幸福生活,可是这个幸福的时光却很快就过去了。1926年,因为战火烧到了浙江,逼的陆小曼和徐志摩不得不回到上海躲避战乱。
两个人租下了间豪宅又开始了两个人的生活,因为突然增加生活的支出,徐志摩不得不在大学教书时,同时坚持诗歌创作,以便增加家庭补贴。
本该跟对方一起减轻家庭重担的陆小曼,却还是过着之前奢侈散漫的名媛生活,根本就没想过为两个人的生活付出一些努力。
其实,不是陆小曼不愿,是她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份有了什么改变,她从小就享受惯了别人安排好的生活,哪怕是第一段婚姻,她也没有吃过一份苦,自然就无从感受徐志摩为了两个人生活的那份累。
徐志摩他是爱陆小曼的,为了满足陆小曼的物质需求,他同时在几个学校教书,课余的时间还写诗歌赚钱,贩卖古董字画,做房地产中介,月收入也达到了了近千银元,在现在也是超万元收入了。
可是这样高压高节奏的生活,还是无法满足陆小曼的生活需求。不仅如此,陆小曼在徐志摩为两个人的生活奔波时,跟着帮她调理身体的翁瑞武一起染上了吸食鸦片。这让徐志摩对婚姻和陆小曼产生了很大的失望。
1931年11月,徐志摩忙完回家后,看到陆小曼还是沉迷于鸦片,痛心地说:“小曼,我爱你,深深地爱你,所以我劝你把鸦片戒掉,这东西对你的身体有害……”
已经吸食鸦片到精神恍惚的陆小曼哪里听得到别人任何的指责,哪怕是自己的爱人也不行。被扫了兴的陆小曼拿起烟枪朝徐志摩砸了过去,把徐志摩的眼镜砸破了一边,也把徐志摩的心也砸碎了。
第二天,徐志摩就打算搭乘飞机去北平,出发前,还写了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说自己头痛,不想走。可见,他只是一时的冲动,也希望陆小曼爱他的话,能来找到。只是徐志摩怎么也没有等来陆小曼来机场。
这时的陆小曼却和翁瑞午躺在塌上吸食鸦片。
让人悲痛的是,陆小曼在徐志摩离开没多久,就收到了徐志摩坠机的消息。也是从这时起,陆小曼才悔恨交加,站在徐志摩的遗像前,悲痛无声的忏悔和思念。
陆小曼曾在《哭摩》中写道:“我一定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为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我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改变了以往的生活,她开始重拾画笔,在她34岁那年,陆小曼成为了中国女子书画会员,同时,她还整理了徐志摩生前的诗词文章。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她当时唯一的心愿,是能够和徐志摩合葬。只是,她最后的遗愿并没有实现。
人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总是会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有人说,陆小曼的前半生享尽了清福,后半生却饱受贫困的折磨,这是她自找的,如果她像梁启超所说遵守所谓的妇道,跟着王赓一定能终生衣食无忧。
可是,徐志摩的爱情对陆小曼来说,就是一场义无反顾撞过的南墙,两个人的婚姻就好像是黄粱一梦般,失去了铠甲的陆小曼终于从梦中醒来。
可是,爱人的离开,却让这个任意妄为的女孩开始成长,成为了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这不就是人生的一种蜕变吗?
爱情是会让人成长的,有些事也许不堪回首,但只要我们不逃避,那么到最后最富有的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