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作用,不管是人格的塑造,还是他的生活习惯,都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人行为方式和他的所思所想是密不可分的,而他的想法是由他走过的路,看过的书,再加上他自己的思考所组成的。但在我看来,大多数人的行为不会因为看过某一本书而带来多大的改变,以前有一句话不是说"懂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从这一句话也可以窥见一二。
再来看其他两个思维塑造的方式,所走过的路和自己的思考。其实这两个可以看做同一个东西,那就是生活经验。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其实都存在局限性,一是涵盖的范围不是面面俱到。打个比方,假设我们从小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我们从小到大的所见所闻都逃离不了农村生活的范围,我们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都是帮助我们在农村更好的生活。但当我们来到大城市去谋求生活,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以前所具备的生活经验,就瞬间没有了用武之地,需要我们重新去思考,去探索。
这一个过程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你需要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调整自己的的行为。我想说如果我们可以像我所说的那样,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其实过不了多久我们也可以在这个新环境中生活下去。但现实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我们会被过往的经验所束缚住,在旧有认知和新的思考之间不停地纠结,会怀疑自己,这就是导致了停滞不前。
如果这时,你身边有一个在城市生活多年的朋友或者是同事,你接下来的行为很可能就是观察他的生活,按照他的生活方式去活,即便你没有观察,在你还是旧的知识和新知识当中纠结时,你的身体会不自觉地跟随你朋友或者同事的生活习惯。这就反映了第二个问题,就是旧有经验不足,对新环境不知所措,而自身又在新知和旧知之间纠结,而照成人云亦云的现象。
而众所周知,当我们在思考时,我们身体所消耗的能量是最大的,所以大脑为了节省能量消耗,会不自觉的抑制我们的思考,这就更容易照成别人做什么我做什么的这么一个怪象。
这就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你身边有什么人,你就有可能成为为什么人。
还拿之前的例子来说明。我们生活在农村,我们的生活选择无非就是耕田,放牛,等等一些你能想到的农业活动。但当我们来到大城市,我们的选择就变了,不仅仅选项变了,而且数量也变了多了,我们可以选择搬砖,做服务员,等等一些底层的工作。这里可以了解到,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我们生活方式很可能就是什么。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面临的问题,生活的环境和遇到的人不是我们所选择的,而且想要改变,难度也是非常大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对于每一我们所遇到的个问题,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太一样,我们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去解决问题。
那我来说一下,我是怎么做的。我现在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学校不是很好,我所接触到的人都是没有什么进取心,过好当下,不问未来。我大学这两年,没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很多时候就是跟着我的同学去生活。上课不听课,作业靠抄,考试只求及格,每天沉迷于游戏世界。我和他们有点不一样的是,他们可以尽情投入,打完之后靠搞笑视频继续麻痹自己。而我虽然也是,但每每我打完游戏或者看完搞笑视频之后,我就会很空虚,进而感到很焦虑。这可能跟我时不时会联想到那些优秀的人有关吧。
我现在呢怪,是换了一个宿舍,这个宿舍的室友虽然也是差不多的,但对我的影响,我明显感到小了许多,我可以靠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了。由于前两年生活习惯的缘故,马上转变,有点不太现实,但我现在试图去转变。而且每天都有去听得到app的知识,和看上面一些电子书,让精神世界脱离我现在所处的环境,投入更有质量的精神世界。
苏格拉底说过:"不经过反思的生活,不值得一过"。我建议那些想要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的朋友们,不妨从写作开始做起,通过写作反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