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终灭亡后,忽必烈从成吉思汗的手里接过蒙古帝国,并最后建立了一个由少数民族组成的有着极其特殊的政治形态的朝代:元朝。元朝大体沿袭了之前的朝代的制度,建立了朝廷,采用皇帝制,但是为了迎合蒙古族之前对待被征服者的态度,采取了人种之间的等级制度,将人数最多的中原地区的人们将微等级最低的人,处处受那些等级相对来说比较高的人的欺凌,还取消了科举制,将朝廷中的重要职位都交给蒙古人来当,因此,虽然让蒙古的贵族暂时支持了忽必烈的统治,却让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汉人怀恨在心,但无奈,忽必烈那时,元朝势力还特别强大,就算怀恨在心也没有什么办法。元朝也就在这样的状态中持续走了90多年,但是终究抵挡不住过岁月这把杀猪刀,逐渐变得脆弱,变得僵化,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在其他朝代中,如果暴露出问题,那是全国人民一起受罪,可是,元朝的等级制度让暴露出的问题所受的罪集中于最低的两种人种(也就是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人身上),这便又让低层人种的人们怨声载道,如果是忽必烈开国时,低层人们的怨声载道可以镇压,但如今元朝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元朝,政府早已没有那么足够的力气去镇压中原地区的人们了,汉人们终于又迎来了希望。
在这种背景之下,朱元璋出生了,然而却不是出生在什么王公贵族之家,而是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小村庄里,关键是还是位列四的人当中最下等的南人,这一等级的人甚至都不配拥有名字,仅仅根据自己在家族中的辈分来起名,朱元璋则因为自己在家族中位列第八,被取名为朱重八。本来就家境贫寒,整天吃不饱饭,出生已经很悲惨了,他的厄运却不止于此。有一年,朱元璋出生的那块区域接连发生旱灾,水灾瘟疫,朱元璋的亲人都在这一连串的浩劫当中丧生了,这下子,朱元璋甚至连一个可依靠的人都没有了,实在是迫于生计的他但是当了几年乞丐,后来进入寺庙中当和尚,可是却因为寺庙中的粮食同样短缺,整天挨家挨户的化缘(其实也就是和乞丐一样挨家挨户要吃的)
换做其他人,有着如此悲惨的经历,一身估计也就碌碌无为,当个乞丐了,可朱元璋不一样,不甘于自己的命运,正逢他生活的地方也出现了农民起义,而且是一只规模不小,在当地混得风声火起的农民起义,这实在是一个机会呀!朱元璋从来不放弃机会,于是二话不说地加入了,一加入,便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军事实力,接连打胜仗,竟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这只起义军的统领的亲昵,并在最后成为了统领的心腹,还娶了统领的女儿,后来的贤德的马皇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终于从原本的名字朱重八改姓为了朱元璋。
成为了那么大的一只起义军的统领的心腹,想必已经非常成功,相对于之前四处讨饭的小和尚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倍!但是朱元璋却看到了他所在的起义军的问题:长期徘徊在一个地方,无法发展,而且军事实力虽然比较强大,但还是所有军阀中最弱的,这样下去,这支起义军最终有极大的可能走向落败,朱元璋自己可能也要因此丢失性命。然而作为起义军的中央人物,知道这一点的朱元璋有能怎么办呢?他本来就是这起义军里的中心人物,岳父还是起义军的统领,难不成直接走吗?这时候,朱元璋显示出了他果断的一面,召集了24个和自己情谊很深的兄弟,不顾自己岳父的军队,直接出走。
接下来便是一段可以说是及其传奇的经历了,朱元璋先是带一个24个人遇到了一个3000多人的农民起义军,然后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以24个人的军队力量让3000多人的农民起义军投降归他管辖,随后,他带领着3000多人的农民起义军又遇到了当地的一个几万人的大规模起义军,又以少胜多的将那几万人收入囊中,成为了自己的手下。谁也不知道他是怎样做到的,也许是依靠他自己的谈话能力,将那一堆人劝降了吧?总而言之,从朱元璋离开他岳父的军队为止,短短的半年时间,他的部队有24个人,变成了三万人,成为了一个当地的大军阀,并在之后一年的征战之中占领了一片很大的领土,成为南方的三四个强大军阀中的一个,统治范围差不多抵得上一个四川盆地了。
当时虽然有着许多军阀,可是所有军阀都从名义上归两个自称是弥勒佛转世,要普度众生的人建立的龙凤政权,但是龙凤政权却因为太过强大,被元朝政府看上了,虽然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但好歹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朝代,在元朝政府的进攻之下,龙凤政权一天一天的衰弱,并最终连统领之下的那三四个南方的强大军阀都比不上了。朱元璋是南方强大军阀中的一个,面对这种情况,他应该怎么办?
第一种选择,便是不在臣服于龙凤政权之下,自己建立出自己的国家,这样首先会让自己的手下人更有自豪感,觉得自己可能会当上开国功臣,所以打起来更加卖力了。还让自己从给别人打天下转变成给自己打天下,从而有更多的动力,其次还会加强统治的结构,又或者加强自己的名声,让有才之人前来投靠。而现在龙凤政权已经大不如前,就算朱元璋建立出自己的国家也无可奈何,到底何乐而不为呢?
在以上的考虑之下,南方的除朱元璋之外的所有军阀都纷纷独立,要么称王,要么称帝。那么,朱元璋要不要和他们一起称帝呢?也许他也这么想过,但是最后他并没有选择这么做,因为他的领地没有什么天险可以防守,而且很不幸,四面八方全都是军阀,可以说成被包围之势,而且自身战斗力在几个军阀里面排名靠后,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联军击败,如果他不独立称帝,他还可以将虽然已经奄奄一息但还有一定力量的龙凤政权当靠山,以此来抗衡四面包围自己的军阀,但如果他称帝,那么不仅四面包围自己的军阀可能会有攻占之心,就连龙凤政权可能都会派一支军队来攻打,再加上称帝之后的好处其实也没有那么多,最终朱元璋还是没有选择独立。
之后,朱元璋在自己的地盘里刻苦训练军队,提升军队总数和军队实力,在龙凤政权倒塌之时,好几年的军事力量练习让朱元璋的实力终于在军阀当中排到了前排,他首先面对了他最大的对手陈友谅,在鄱阳湖一战大败陈友谅之后,干起了中原的统一工程,剩下的军阀都不再是朱元璋的对手了,又过了好几年,南方一带被顺利统一,朱元璋也就顺带建立了他的朝代:明朝。
虽说大半个中原地区已经到手,可朱元璋绝不满足于此,面对微弱的元朝,怎么能不争取一下?但元朝毕竟战斗力很强,该怎么办呢?于是,他让一个有才之人写了一封讨伐元朝的书,散播给中原地区的百姓,书中言语恳切,并且句句在理,写出了中原地区民众的压抑已久的愤怒,于是,朱元璋的军队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民众便会给予他们支持,甚至有些城市中的民众会直接杀了城市中的元朝官员之后开城。利用民众的愤怒,朱元璋终于打败了元朝,明朝的版图也逐渐形成,长达十几年的统一之战到此结束。
帝国已被统一,朱元璋该考虑如何治理这样的帝国了,在审视元朝如何灭亡之后,朱元璋将朝代灭亡的原因归咎于皇权太过于弱小,于是开始加强皇权,一方面分散了地方官的实力,让地方官不可能造反,只能听命于中央。又在中央朝廷当中,取消了唯一能够威胁皇帝的中央官员宰相,建立内阁制取而代之。就这样,在明朝期间皇帝的权利达到了一定的顶峰,根本没有人能够威胁皇权。
可是加强皇权的制度同时有着很严重的问题,皇权的稳固,对于一个很有能力,很有作为的皇帝来说,是加强了自己手头可以利用的资源,从而可以让国家更加富足,又或者可以干成许多件大事,造福后世。但是对于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皇帝,非常容易沉溺于享乐之中,却又因为自己权力太大没有人敢阻止,因此会造成一条道走到黑,拉垮整个帝国的现象。因为朱元璋本身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君主,加强皇权并没有产生什么不良后果,但是到后期,不太行的皇帝出现时,便因为皇权加强而产生了一些别的朝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万历皇帝,虽然在位时间很长,但是在在位的时间当中有90%都没有上朝。另外一位皇帝很喜欢木工,就整天不管理朝政,只做木工……昏庸皇帝搭配加强皇权,使明朝中后期的实力严重拉低,甚至还可能是明朝灭亡的原因。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官员,那么这些官员的来源到底是哪儿?是不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是不是朱元璋的皇亲国戚?又或者是读书人?功臣首先被朱元璋排除了,功高盖主太容易造反,绝对用不得。那皇亲国戚呢?应该用不得吧?回想起之前的七王之乱,历史上早已给出来重用皇亲国戚的前车之鉴,但是朱元璋认为,皇亲国戚都是兄弟,情谊深厚,谋反不太有可能发生,而分散在各地的皇亲国戚还可能将全天下联络成一气,从而继续加强皇权,于是分封了许多个诸侯国。但是,事实证明朱元璋太天真,皇亲国戚果然反了,还反成功了,那个谋反成功的皇亲国戚当然知道皇亲国戚的危害,于是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以高官俸禄养着诸侯,却不给他们权利。这便形成了寄生阶级,给明朝中后期本来就很差的经济多添了一笔负担。至于最后的读书人,不仅有能力,还因为儒家的观念对君主死心塌地地忠心会有什么非分之想,那肯定必须要用,具体的方法和前面的朝代一样都是科举。
面对在战乱之后,很差的农耕,朱元璋为了恢复农业想出了一个办法,官府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分发给农民工具已开垦,开垦到的地就是开垦的人的,而且刚开垦的地还有三年免税期,于是,当时的所有农民都忙着开垦荒地,每个农民都有地了,元朝时期土地被集中在一个人手中的状况得以改善,可有些农民不知道怎么种才能将粮食种好啊?朱元璋又想出了通过提升农民的认知水平,交给农民知识的方法,用遍地各处的学校和剧院,交给了农民农耕的知识,甚至是四书五经,一些礼乐的概念。于是在明朝开国没几年,全国人民的生活都大大的得到了改善,不再为了够不够吃,吃不吃得饱这种问题发愁了。同时,因为从小对处处斤斤计较的商人看不惯,朱元璋出台了许多限制商人的法律,从身份地位权力上处处阻挠着商人的发展,希望建立一个以农耕为主体的农业帝国,还因此就这样把在元朝夺来的制海权拱手让人。
这项土地商业改革的制度所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其对于农业的改革,可以说非常成功,农民的生活不仅富足了,被一些恶霸欺凌的机会也少了,而且还受过教育,有知识了。导致生活在明朝的平民百姓,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相对幸福。但是终止商业的发展却严重拉垮了大明,导致欧洲各个国家占了先机,抢先开启工业革命,虽说最后,因为经济流通的需要,商人还是越来越多,禁海令也逐渐取消,但政府的压抑商人的主流观念还是造成了重大的经济影响。
朱元璋进行完这些改革之后,终于归天,他所开创的一些制度,有的造成了明朝中后期的混乱,有的造成了全国大部分民众的生活富足小康,作为中国历史上刘邦之后的第二位布衣皇帝,朱元璋的经历显得更加传奇,而他所创立的大明王朝,虽说有着不少朱元璋作为布衣的见识没有那么深所造成的问题,但是,却不可否认的创造了许多前无古人的壮举,就比如说全民知识普及化,以及土地的改革。如果要我选择在哪一个朝代里当老百姓,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明朝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