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正面临着“通胀型衰退”的威胁。所谓的“通胀型衰退”是指一方面利率降到很低,但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率也很低。“通胀型衰退”和那种经济负增长,出现大量失业的“通缩型衰退”是不一样的。
“通胀型衰退”的特征是消费品价格上涨,而工业品和原材料价格下跌,制造业低迷。一般来说,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不会出现这种类型的衰退,因为错误的投资会被清理,不会长时间地停留在低效率的生产部门中。但是,假如存在持续的通货膨胀,那些由于错误投资,特别是在泡沫期形成的错误投资就不能被及时出清,低效率的生产就被人为地维持。换句话说,通货膨胀阻碍了市场的自发调整,这也意味着通胀型衰退必然和经济结构的僵化联系在一起。
另外,通货膨胀也抑制了创新。由于存在经济刺激所产生的需求,企业只需要迎合这些需求进行生产就够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就不足。由于没有创新,其资本回报率也低,这些企业的股票在资本市场也不可能有很好的表现。
通货膨胀与信贷资源的不平衡分配是联系在一起的。商业银行从央行获得资金后,会优先贷款给有国有部门,包括地方政府和国企,因为这些部门有政府担保,对银行来说风险更低。不仅如此,这些部门获得信贷资金的成本也较低。由于信贷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资本被这些生产效率相对不高部门消耗掉之后,留给生产效率更高的部门就少了。由于很大一部分信贷资源被效率低的部门占用,高效率的生产部门想要得到信贷资源就要支付更高的利息,这样就提高了这些部门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其资本收益率。
当资金不能在生产部门得到高回报时,自然地就会进入到消费品市场和某些被认为具有保值功能的资产中,这样就推高了消费品和这些资产的价格,比如茅台酒、住房和黄金的价格。不仅如此,当人们预期到消费品价格会继续上涨时,就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这样就减少了可以用于生产的资本。其结果是社会总产出的下降,以及福利水平的降低。
因此,我们看到经济出现“冰火二重天”的现象,即一方面工业品部门低迷,企业利润率很低,表现在股市上就是股价低迷,但另一方面消费品价格和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这就是前面说的“通胀型衰退”。这种衰退会被通货膨胀刺激所产生的增长所掩盖,人们没有意识到,经济事实上已经处在衰退过程中。
要解决“通胀型衰退”问题,应该停止导致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比如为了刺激经济而进行的大规模投资,以及不要把宽松的货币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手段等。某种程度上这也意味着需要一个独立于政府的金融体系。
另外还要鼓励储蓄。当通货膨胀的势头被遏制时,人们就愿意储蓄。储蓄虽然会暂时地减少消费品需求,但储蓄增加了资本,降低了利率,使人们未来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和消费一样,储蓄实际上也是一种支出,只不过这种支出用于中间产品的生产。
还有,要停止给低效率的部门输血。当低效率的部门获得大量信贷时,就会制造通货膨胀。僵尸企业该破产的要破产,不要为了维持它们的运转而注入资金。如前所述,当大量低效率的生产被维持时,资本市场的表现肯定不佳。
当通货膨胀停止,信贷资金被配置到高效率的生产部门时,生产率会提升,物价会下降,人们手中的货币的购买力会提高,这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物价下跌所表现出的通缩是好事,它和通货膨胀制造的通缩,即信用收缩性质不同。
实际上,可怕的不是衰退,而是不能较快地走出衰退。持续的衰退是持续的通货膨胀导致的,通货膨胀把衰退打扮成繁荣的假象。当通货膨胀制造经济衰退时,再用通货膨胀去掩盖,这只会使问题加重。
为此,我们要放弃凯恩斯主义的思维,这种思维考虑的不是满足需求,即有效地配置资源,而是就业和增长等宏观目标。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它会人为地维持低效率的生产。很多人把凯恩斯主义作为解决危机之道,殊不知它是危机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