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keep,收到系统发来的消息:恭喜你获得注册两周年徽章!keep两年了,感谢你仍然在坚持。
坚持两年,时间不长不短,成果也不大不小,也就腰围少了十来厘米吧,还有标配马甲线。
不仅仅是keep运动,我还坚持拆书两年多,从啥也不懂的小白成长为能独立开拆书课的拆书家;二十年没碰过英语,今年下半年开始每天刷英语流利说,已经从level1刷到了level5。
了解我过往的朋友都感到很惊奇:“你怎么突然改变这么大?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只能笑而不语。
体制内的我,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琐碎且无趣。看似“工作稳定”,实则危机四伏。偶尔也会想做点什么改变一下,可是却不知道要改变什么?怎么改变?日复一日,每天上班、家务、孩子已经让人精疲力尽,也就懒得去想,更不提行动上改变了。
直到有一天,我内心潜伏的那头“大象”被激活,改变开始发生,不靠强大的意志力,而是靠着自我设计的一个个小心机,坚持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
正如国际著名行为心理学家奇普∙希斯(Chip Heath)和丹∙希斯(Dan Heath)兄弟俩合著的《行为设计学——零成本改变》中所述:改变不是一个意志力的考验,改变是个智慧的考验。
本书作者基于各行各业的改变难题,总结了成功改变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理智、情感和情境。并借用了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的杰作《象与骑象人》中的类比,既情感面就像一头大象,理智面就是骑象人,改变就是说服骑象人(理智)和大象(情感),并驱赶大象往既定方向(情境)前进的过程。调整好了这三个要素,便能不费成本,轻松引发改变。
行为改变的设计模型如下:
.指挥骑象人。 看似心生抵触,实则方向不明,因此必须提供清明确的方向。
·激励大象。 看似懒于改变,实则精疲力竭。 骑象人不可能靠强迫来让大象长时间服从,因此必须从情感面入手,让大象愿意配合你,一同上路。
·营造路径。 看似是人的问题,实则为情境问题。 我们把情境(包括周围环境)称为“路径”。路径营造好后,即使不考虑骑象人和大象,改变都会更容易发生。
回想我的改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先理智地说服我这个骑象人,还是先感性地打动内心的那头大象呢?
运动有益健康,运动很重要,运动有助于减肥......这些道理都懂,体检报告也多次提醒我要“管住嘴、迈开腿”。
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每次想早起运动,大象却把我拖在被窝里迟迟不肯起来,中午本来想吃一碗轻食沙拉,大象却点了榴莲披萨。
直到有一天,发现闺蜜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她运动减肥前后的对比照,效果看上去堪比整容。不过照片真正刺激我的是,旁边还有一个土肥圆——我作为陪衬。
这张照片除了带给我想拉黑闺蜜的冲动以外,视觉的冲击激起了内心的大象开始呐喊:“我不要这么肥这么丑!我也要像她一样变美发朋友圈!”
激动的我当天就下载keep,楼下跑了20分钟。
想真正改变的契机往往可能来自于一个瞬间,因为改变的动机从来都是来源于情感,而不会是来源于理智。
通常情况下,人们以为想要获得改变的顺序是:分析-思考-改变。
比如想减肥,先去计算体重、BMI指数、体脂率,收集各路大神的指导建议,分析各种食材的热量数据,思考出一套完整科学的减肥方案,再开始减肥行动。估计还没等你开始,各种分析计算思考已经让你精疲力尽,各路大神不同的意见然你陷入决策困难,意志力早早下线,骑象人陷入了原地打转的状态。
事实上正确的改变模式是:观察-感知-改变。
通过观察,你会看到一些让你产生感觉的迹象:或许是问题本身的丑陋面貌,或许是解决方案的灵光一现,又或许是目前习惯的真实反思。不管是哪一种,你所看见的东西一定触动了正面或负面情感面,也说服了大象。
比如,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特别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拖延症等,但是依然不为所动。如果用Timelogger记录一下用手机的时间,结果会大大超过自己的估算,让你反思自己对手机的使用习惯,痛下决心发起改变的意愿。
如果你想说服恋人和你结婚,只是用结婚能省税收和房租这类理由来说服他,会让人觉得你只是精于算计,如果给对方准备一顿浪漫温馨的晚餐,让对方感知到和你一起生活的幸福感觉,答应结婚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总而言之,当你想改变自己或让他人改变,却又迟迟无法开启行动的时候,就按动启动开关:先看见,再感觉,最后改变。
但是,想起改变是一瞬间的事情。如何坚持改变却是靠一点点的积累,想要改变成功是一辈子的修行。
我是如何坚持keep两年的呢?后两点如何做,将在下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