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常识面前犯错误,不叫胆大,而是愚蠢。” ——麦家
我已经很久没读过小说了,准备从书架上抽出几本看看,《暗算》就是其中一本,看了几次因事搁置,但无法忘记里面的一句话——“人在常识面前犯错误,不叫胆大,而是愚蠢。” 《暗算》能获得我国官方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想必有他独到之处。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序,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这三者的故事并不密切相关,虽然都是发生在701这个神秘的组织里。每个故事有一个主角儿,每部分里面的人物,在其它部分也有出现,只是戏份重量不同。坦白说,第三部分没有看,说不出为什么,看完“看风者”之后突然就不想看了。类似于那种“泰山归来不看岳”的任性情绪。
前两个故事有个共同点,均是和701这个特别的名字有关系。都是围绕着它而展开的故事。而且这两个故事情节大致相仿,均是701派人去“民间”探寻“天赋异禀”之人(当然说成有特长的天才也可以),结果费尽周折如愿以偿,而所寻到之人也不负众望,历经曲折,最终成功解密。之后,便是解秘之人的各种死亡,当然说成“非自然”死亡也不为过。故事如果只是被蒸馏成上面的文字,您愿意,估计故事里的人物也不愿意。故事皱褶层才是关节点,因为各种曲折的地方,才是这本书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有价值的地方。
每首歌都会有不同的节奏,《暗算》的节奏是独特的,每个音符都跳动着别样的节拍。故事的叙述手法很特别,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而这第一人称的“我”,又很“巧合”地和作者同名同姓,让人读着故事,总觉得就是作者亲眼目睹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地方,而作者就是见证人,这是作者智慧的地方,成功把读者和故事融为一体。而在叙述故事时,作者又是让故事主人公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又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这样的写作手法不得不赞。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叫麦家的小职员,回忆的十二年前的邂逅,因为大领导要听麦家的单位小领导的汇报内容,可是开玩笑的是大领导又心血来潮,随意就更改了要听的汇报内容。这下慌乱了小领导,于是“我”便被隆重地请过去,现场组织汇报材料,在飞机上“我”邂逅了“我”的乡党,关键的是,这两个乡党是不寻常的人物,“我”的命运从此改变。
“我”现在的身份是记者,采访对象就是701人。701是什么?701是个组织,或者说是一个地方,也可以说是一个代号。701人的工作是以国家安全为终极目标,但职业本身具有严密保密性,使他们自己失去了甚至是最基本的人身自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们舍弃了很多,牺牲了很多。
第一个就是关于瞎子阿炳的故事。
如果您以为是那个把《二弦映月》凑得直抵人心的阿炳,您就错了。这个阿炳和那个阿炳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名字相同,都是瞎子罢了。这个故事是以701的钱院长的口吻来讲的,所以读起来的真实性简直是无法让人怀疑。
因为是701人,所以他们是孤立的存在,和外界哪怕是最亲近的人,(只是只要不是701人)他们的身份就是保密的。因为他们所知道的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安危,所以必须是个秘密。
当然,钱院长告诉我们他的单位不是什么恐怖组织,而是一个重要的情报机构,主要担负无线电窃听和破译任务。可是在一年春天,他们负责窃听的x国军方师旅级以上单位的无线电,突然静默了52个小时,在随时都可能爆发战争的年代里,没有敌方的音讯,这简直是致命的。可是701没有这样的人可以在三个月内,建立正常的整体秩序,可是总部只给他们三个月。钱院长(也就是这个故事的叙事主人公)开始亲自出马出去物色人选,故事是一波三折,但最终钱院长找到了一个耳朵灵异的人,灵异的有点神秘,这人就是瞎子阿炳。他能够听音辨人。甚至可以听得出来,哪个狗是雌的,哪只狗是雄的。简直和天宫里的顺风耳差不多了,夸张得让人受不了,更神的是他可以听出来,孩子是不是自己亲生的,简直了!!
他有着惊人的听力和记忆力。他却有一个怪癖,当他认为自己对的事情,如果你不同意,他几乎就像疯子一样,浑身跟抽风似的痉挛不已。后来就发现他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是致命的,前者致别人的命,后者致自己的命。
瞎子阿炳被请到701之后,组织对他的考测更是折服了所有人的眼睛。于是开始让他辨别莫尔斯电码。接下来就是阿炳充分发挥它神奇的耳朵的作用了。几乎没有经过什么惊心动魄的场景,在短短的一个月里阿炳就成功的找回来失踪的敌台,解决了701乃至国家安危的燃眉之急。
阿炳便理所应当成了701的大功臣。瞎子阿炳是一个单身汉,组织很热心的给他安了一个家,却没想到瞎子阿炳却因之毙命。他天赋异禀听出了儿子不是自己的,然后就自杀了。阿炳唱完了他一生的歌,有喜有悲。
阿炳死了,究竟是谁杀了他?如果他不被701"挖走",可能会一直贫穷但却安全地活着。可是国家需要他,于是命运就发生了改变。可是阿炳为什么必须得死?
接下来这个故事,更曲折一些,或许有了女人,加入了男女感情,故事就变得迷离很多。
这是701安在天处长所讲的一个传奇故事。701又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难题。貌似701从来没有遇到过不是"天大"的难题。在中苏关系紧张的年代里,又加上内战、饥荒。整个国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尤其是台湾向美国购买了“光复一号”密码,又向美国一次性购买了17亿美元的先进武器装备,准备颠覆大陆。
安在天被召回国,可是,安在天本不是破译的高手,于是需要物色人选,而这时黄依依就出现在了安在天的视野内。当然,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把她列入在范围内,因为它太另类,穿着打扮像个舞女,如果说瞎子阿炳长得像个鬼,那么黄依依长得就是仙女下凡,活脱脱一个落入凡间的天使。安在天对黄依依的真正的在意,就是她成功解出两道他出的考题时。那么难的题在她手里并没有多大难度,可见她在数学方面的确是个天才。这让安在天决定把黄依依确定人选,虽然关于她的负面信息太多了,尤其作风不正派。但是她的才情的确让安在天无法忽视,这是不是告诉我们有才的人,有能力的人就可以恃才放旷?因为她有资本来支撑她的行为乖张?
密码说到底,玩儿的是欺骗,是躲藏是暗算,兵不厌诈,密码是兵器,是兵器中的暗器,是人间最大的障碍,安在天觉得在这里一个桀骜不驯,带点邪气和野性的人或许更容易生存下来。所以他决定把黄依依带回701。因为日久,所以生情,郎无情可是妾有意。黄依依爱上了安在天,可是安在天很爱自己已故的妻子小雨,只好告诉她一个天大的秘密——他的妻子小雨没有死。之后黄依依是各种绝望,但她还算理智的放弃了,虽然心有不甘。后来移情于701的老王,但黄依依只当他做“替死鬼”,说来奇怪,老王明明知道自己的角色,可还是答应了黄依依,看来英雄难过美人关是有可信度的。对黄依依的"自暴自弃",安在天很是痛心。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安在天对黄依依的"勾引"和深情表白的处理措施,他总会用701制度和老婆来"定心",安在天其实对黄依依是动了心吗?从他去搜罗人时在窗户上往楼下看黄依依的那一刻起就动了吧。只是他是一个被意识形态化了的人,没有了自己,或者说从不敢做自己。直到后来黄依依的两起“爱情事故”,安在天对黄依依仍是心怀愧疚。
感情是感情,工作是工作,黄依依分得很清楚,工作是她全身心的投入,不得不让701的人对她刮目相待,看来有恃才能无恐啊。最后果然不负众望,以她的天才推理和逻辑演绎能力,加上701的所有智慧,经过各种困难,最终破译了“光复一号”密码。这个能力让她有足够的资本"胡作非为"。
可是结果却很惨,他被张国庆的老婆——也就是黄依依为了和张国庆结婚而让他休去的前妻——蓄谋害死,这算不算暗算?一个天才就这样死在了一个泼妇的手下,岂不是可叹!情商和智商难道是分开的吗?
可合上书本想想,黄依依是必须要死的。因为她的作风,冠冕堂皇的让别人离婚后和她结婚,也忒离谱了吧!再者她知道的机密太多了,依她的个性,会把701给彻底"腐化"。又再者她在701,她生活在那个时代,所以思来想去,她只有死掉才是最好的归宿。只是不知道她看到安在天把她和妻子放在心里的同一个位置会有什么感想。
安在天的那个未出面的妻子一开始就成了组织的"棋子",真可谓组织让她死,不死也得死;组织让她活,不活也得活。国家的利益高于任何个人利益。
想想那个疯掉了的破译高手江南,也是为了自己的祖国,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整个人生,可敬可畏。
701人在隐秘的状态下不断地挑战极限,创造生命的奇迹。小说展示了生之残酷,现实之黑暗,困难之多,刻画了生之顽强和命之坚韧,还有那让701成为701的信念之坚韧。
想想小说外的我们,每个人都"暗算"着别人,有意或无意;每个人也都"被暗算"着,有意或无意,或许这就是真实的人生。难怪作者很无辜的说:“我说小说是虚构的,可总有人对号入座。”或许作者写出来了普世之情感吧。
小说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唱着自己的歌,或悲或喜。
后记
接下来的故事想必也一样精彩,可是看完黄依依的这个故事,高峰体验之后就突然间不想读了。人的感情就是这么不可理喻,就像黄依依不可理喻的爱上了安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