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女大学生脚踹女童的新闻在网上不断发酵,网友们口诛笔伐,一时间,各大门户网站如网易、新浪、搜狐、知乎等已是炸开了锅。
01
12日晚,宋女士带着4岁的女儿和好友与其孩子吃饭。在饭店里,两个孩子在玩捉迷藏,小女孩突然一声大叫,不料,邻桌女生冲来向着角落里的孩子踹了一脚,随后孩子的妈妈宋女士不顾一切的与女生厮打一起。
紧接着宋女士在朋友圈发表了一篇声泪俱下如下的讨伐檄文:
并配上如下图,看上去极具说服力的文字图片
02
几乎所有的谩骂都指向了女学生,事情愈演愈烈。
就在这时,新浪微博博主“大连突发”提供了完整的视频监控
视频中,先是女学生冲向红衣女童,开始“踹”的暴力行为(踹了孩子?凳子?墙?当然,无论是否真的踢到女童,女学生的行为都具有攻击性和恐吓的成分在里面。),然后宋女士与女学生厮打在一起,旁人最终将二人拉开,其后宋女士指着女学生骂,又突然给了服务员一个大嘴巴,接着向女学生扔砸东西。随后,女学生和其男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服务员和男友在劝仍在扔东西的宋女士,女学生还击,拿包扔向女童藏身的地方。接着2人又是互指互骂,女学生临走出门时又拿了个瓶子扔向女童,宋女士好友为保护女童挡了下来,不巧打在了自己脸上。宋女士想追出门去,被服务员拉住,宋女士不甘,又打了服务员。此时服务员,也怒了,回击打了宋女士。
舆论开始反转 ,网友们将矛头对准了宋女士及其孩子。
03
看着这些言论,不由感叹这个社会的戾气已是如此之重。
“这小孩不管教,长大就是这个女大学生,这女大学生不管教,长大就是这妈妈”这是知乎上赞同数超过1000的回答。
粗看来似有道理,仔细推敲却狗屁不通。一个4岁的小孩就因为在饭店的一次吵闹而被定义为“熊孩子”,其人生轨迹就必须如这个女大学生,而女学生的一次“踹人”,其人生轨迹就成了这个妈妈。
这个答主并没指出妈妈的人生轨迹,不过想来也并不如何吧。
我只想说每个人都是未知的,也是不可预料的,可能大无穷,也可能小有限。人本来就是独立的多面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
其实熊的真不是孩子而是这些没脸没皮的大人们。
写这篇答案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这次事件,不要用一方的错误来掩盖另一方的错误
人们似乎对“如何摧毁一个熊孩子”形成了一种偏执。这个事件反映了被毒鸡汤熊孩子文洗脑的着实不少。
孩子在餐厅吵闹,任何一个正常人的做法都是上去跟孩子说你别吵了,或者跟家长说请管好你的孩子。
毫无先兆,上去就是一脚,无论她最后踹到了凳子还是墙还是小女孩,她都是用“踹”这个行为代替了“说”。
不教育直接动手,还是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动手,还有那些说打得好的围观群众们,送你们一句话:
什么东西!
换个情景
假设不是小孩子,餐厅里一群糙老爷们喝酒上头吹逼,大声吵得你很烦,你会一声不吭上去就是抡一脚?
正常人的做法不也是去拍拍他肩膀说,大哥,还请小点声我还要吃饭呢。
如果一个人不劝告,直接站起来大声骂他,操你妈,你他妈吵个屁!你会不会觉得莫名其妙。
如果一个人二话不说走过去就是一脚,你会不会直接干他娘的。
同样的道理,怎么对象变成了一个所谓的熊孩子时,态度就完全不同了呢?
且不论这个孩子才四岁。
我实在不知道现在大家以成年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一个四岁小孩,是如何做到如此的理直气壮的。
那些认为打得好的网友们,你们哪一位不要脸的人能站出来说说自己四岁的时候没有熊过,来,你站出来。
舆论中的一个论调是说熊孩子你不教育会有别人帮你教育。
我想说,你凭什么帮别人教育?
其次,女大学生一句话没说直接踹人,这是教育?这是泄愤。
难道教育的同义词是“动手”吗?
热评是在分析母亲第一次发声说了什么,第二次发声跟第一次打脸,母亲戏多blabla。
可是不管母亲做什么,这件事情的逻辑原点,都是一个四岁的孩子在餐厅大吵,一个成年女性在没有劝告的情况下,直接对孩子动手。
这个逻辑原点在我这里怎么看都是错的,那个母亲戏再多也不能把女学生打人的行为合理化。
如果你要辩驳女学生踢到的是凳子是墙。
第一且不论根据现有证据不能百分之百女孩子没有打到孩子。
第二就算她没有打到孩子,她的意图行为已经十分明显,这一行为已经恐吓到孩子了。
关于家长。
家长得知孩子被打失去理性的与女学生厮打可以理解。
但是你打拉架的餐厅服务员是什么心理?认为他拉偏架?第二次再打他时,他不堪受辱回击,你打不过又立马老实了是怎么回事?
其后又发了篇长文声讨,掩盖事实,运用极具煽动性的文字,特别是最后那一段咆哮体,无非就是想人肉这个女大学生,让她在自己的社交圈中遭人唾弃,身败名裂,这种心机,相当良苦。
你可曾想过,要不是还原了完整的监控,可能这个女学生这辈子可就真的毁了,多少人因人肉而选择自杀,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你为何这般恶毒。
04
仔细分析,你会发现整个事件背后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正培养着一大批极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零星的利益,尽恃强凌弱之能事。你是“熊孩子”,你吵到我了,就该打,就该帮着去“教训”。你是服务员,我是顾客是上帝,我可以对你动手,你不能还手。如果熊孩子换做是1米8的大汉,如果服务员会还手,那么我自然也会变得老实,变得凡事要求将道理,不整那些打打杀杀的。
很多“熊孩子”的教育的确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不应该纵容“熊孩子”,家长也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举手投足之间都会影响到孩子。但是,请那些熊大人们不要矫枉过正,打着“教育熊孩子”的旗号发泄私愤,带着这股自以为正义的愤怒,伤害到很多还在成长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