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小宇,在学生时代,他读书很厉害,因此他的性格有些自命清高。
毕业后参加工作,虽然工作和他的专业对口,可在职场里,免不了要应付各种琐碎和令人不舒服的官僚主义。
工作两年后,小宇离职了,理由是:“我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等到真的辞职了,他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每月的房租水电,吃喝以及交通这些基本的花销都让他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精力去梦想“诗和远方”?
朋友的经历让我明白,作为一个普通人,很难摒弃一切去寻找自己的热爱。阅读了《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我更加理解了朋友选择的初衷,也深刻意识到,朋友的想法其实是一种激情思维。但是作为普通人,我们需要工匠思维,去积累自己的职场资本,从而打造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而不是盲目地去寻找自己的热爱。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由美国作家卡尔·纽波特所著。本书是卡尔写给每一位职场人的“醒脑剂”,这也是在“鸡汤”和“鸡血”盛行之下,对工作和人生的深度思考和探寻。书中提出的工匠思维,对普通职场人而言,是一种全新的认知。
01不要追随自己的激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仔细想想,有没有哪份工作真正地让你只致力于兴趣爱好呢?
进入每个公司,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打杂的任务等着你,那么,你可以只研究你的兴趣爱好,而不管公司分配给你的打杂任务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有激情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工作中,一味地“追随自己的激情”不仅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还可能是一份让人饱受困惑、忧虑之苦的职业的开始。
“克利夫笔记”的社会科学研究总结如下:职业满意度受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是,“使职业与事先存在的激情相匹配”这一简单概念不在其列。
最快乐、最有激情的员工不是那些将激情化为工作的人,而是那些做得足够久,从而擅长于自己所做事情的人。
在职场,如果有了多年的经验,你就会在自己的事情上更加出色,而且会产生效能感。你还会有时间发展牢固的同事关系,会看到自己的工作给他人带来的巨大好处。随着业绩的提升,你还能掌握更多的自主力,获得归属感与价值感。
由此可见,“正确地工作”胜过“找到正确的工作”。盲目地追随激情是是错误且危险的,在现实中,这种追随激情的职业几乎是不存在的,当他们没有找到时,糟糕的事情就会随之而来,比如不断跳槽以及后果严重的自我怀疑。
02 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
畅销书《从零开始学写作》、《时间的格局》的作者弘丹,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作家。
她从2016年开始拾笔写作,写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她没有因写作带来任何收入,也没有人知道她在写作。
她就这样默默地写,到2017年,她开始在简书上写文章。坚持日更的她,突然有一天,被简书上的编辑挖掘,出版了她的人生第一本畅销书《时间的格局》。
出名后,她还是继续写作。为了更好地督促自己,她开办了线上写作训练营,和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热爱写作的小伙伴们一起写作。
多年写作的经验,让她出版了第二本畅销书《从零开始学写作》。现在,她成功地影响了数万人开始写作,打造了自己的个人品牌。
弘丹的成名之路印证了工匠思维的可行性,只有坚持打磨自己,让自己足够优秀,你才能被世界所看见。
当你有了足够的经验,创造出了有意义的东西,有一天,你将会爱上自己的事业,机会也将自动找上门来。
不管从事哪种工作,工匠思维对于打造自己所热爱的事业都至关重要。
工匠思维关注的是,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而激情思维则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激情思维最终会导致长期的不满,并让人不切实际地幻想还有更好的工作。
如果你带着激情思维进入职场,那么分配给你的那些烦人的任务,或是在公司官僚体系中遇到的挫折,都会让你应付不过来。
工匠思维则包含着某些能使人摆脱束缚的内容。它要求你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去担心工作是不是“刚好合适”,而是要俯下身子、努力让自己真正优秀起来。
不管你现在认为自己的工作如何,你都能以工匠思维为基础,打造一份有吸引力的职业。
03刻意练习,努力做一名好工匠
经济学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获得某些既稀缺又宝贵的东西,就需要提供同样稀缺而宝贵的东西作为交换,这就是经济学上最基础的供给与需求理论。
如果你想让自己足够优秀,那么,你需要强迫自己去完成工作、强迫技能形成,这是刻意练习的关键所在。
在职场,通过刻意练习,你能够积累自己的职场资本(对个人所拥有的、在职场中属于稀缺而宝贵的技能的描述),从而打造出自己热爱的工作。
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K. Anders Ericsson)指出:天才如博比·费希尔者也要投入10年训练,方能收获国际认可:他只是比大多数人更早地开始这种积累罢了。这就是“10年定律”,有时也叫“一万小时法则”。
“一万小时法则”代表的正是刻意练习,想要成功地运用工匠思维,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从而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得到好处,那么,我们必须投身于刻意练习之中。
如何进行刻意练习呢?
步骤1:判断自己身处哪一种职场资本市场
市场有两种:赢者通吃型和拍卖型。
在赢者通吃型市场里,只有一种职场资本可以获取,并且有很多不同的人在争夺这种资本。
相比之下,拍卖型市场的结构就比较松散:这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职场资本,并且每个人都可以生成他们自己独有的资本。
要想制订一个刻意练习的策略,第一个任务就是搞清楚自己是在哪种类型的职场资本市场里打拼。
步骤2:识别出自己的资本类型
一旦确认了所处的市场类型,你就必须识别出要去追求的具体资本类型。
假如你处于一个赢者通吃型市场,那么这一步无关紧要。根据定义,这里只有一种关键的资本类型。
然而,在一个拍卖型市场里,你拥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用的试探方法就是寻找“窗口”,即那些已经向你敞开的积累资本的机会。
步骤3:定义“优秀”
一旦确认了要培养的具体技能,你就可以开始按照刻意练习策略的相关研究成果来指导自己。
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不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你就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
步骤4:“拉伸”与“摧毁”
当进行刻意练习时,脑海里的不适感会极其接近身体上的紧张感,就好像神经细胞本身正在进行重组,形成新的构造,这就是一种运动“拉伸”的感觉。
然而,突破自己的舒适范围只是刻意练习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积极接收真诚的反馈,即使它“摧毁”了你自认为优秀的东西。只有真诚的、有时甚至是犀利的反馈,才能让你知道该把注意力重新放在哪里,从而继续取得进步。
步骤5:要有耐性
职场资本的获取需要时间,如果不以这种耐心和意志来拒绝那些光鲜的新追求,你的努力就会脱离正轨,你就无法获取所需的资本。
你只有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然后终于有一天,你抬起头并且意识到:“嘿,我已经足够优秀了,人们开始注意我了。”
总结一下:
回到现实,小宇现在怎么样了?
辞职后,他几经游离于梦想与现实的交叉口,最后终于静下心来,踏实地找了一份专业相关的工作,耐心打磨。
他不再怀抱奢侈的“热爱”,以致终日不满于现实。他学会了与现实和解,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
相信有一天,他将优秀得无法被忽视,重新拥有一份热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