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大学》之感受

读了《道德经》之后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于是想看看四书五经是什么样儿。刚看完《大学》,又被古圣先贤的智慧所折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于显明我们自身本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亲近民众,使人人恢复原本就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让我们自己和他人都回归到圆满的本性中来。


大学开篇第一句话就阐明了什么是大学之道。博大的学问就是显现显明我们自身本有的光明的性德,让我们和他人都回归圆满的本性中来。


这些光明的信德是我们本身都具有的,这就有点像佛家的“和其本性,本自具足”


在《大学》中 还明确了8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对于我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是比较重要的。书中也认为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要达到修身那就要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格物”就是探究事物的本质。

“致知”就是得到规律或智慧。

“诚意”就是不欺骗自己,内外一致,真诚恭敬。

“正心”就是心念端正、正念。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道要止于至善,然后才能志有定向;志有定向,然后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目前的处境;安于目前的处境,然后才能虑事精详;虑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事万物都有根本和枝末,有终结和开始。能够明了万事万物本末始终的道理,皆接近于明了大学之道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能够革除内心的私欲,就能够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宇宙宇宙人生的真相,(万物皆是我自性所现)就能够对一切人、事、物保持真诚恭敬;能够对一切事物保持真诚恭敬,我们的心念就能够端正;我们的心念端正了,就能够修好己身;己身修好了,家自然就能够整治好;把家整治好了,就能够把国治理好;把国治理好了,国泰民安之后天下也就太平了。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身没有修好而希望家国天下得到治理,是从来没有的事情。对修身应该视为首要的反而视为次要,对治国平天下应该视为次要的反而视为首要,这样要想使恩泽及于天下,是不会有的事。明白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源头,这叫知道根本,这就称为是知的极致。


最近读国学经典著作常常惊叹古圣先贤的智慧。这些智慧古圣先贤早已告诉我们,只是我们没有学到罢了。


思考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定下目标,深度思考,找到本质,遵循规律,持续修身,显现我们原本就有的光明的性德,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习国学经典之后,我的心没有以前那么焦虑和浮躁,安静了许多,我相信知行合一一定会有收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
    明空如月阅读 1,985评论 2 8
  • 原文 问曰:“《大学》者,昔儒以为大人之学矣。敢问大人之学何以在于明明德乎?” 阳明子答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
    颖的空间阅读 372评论 0 0
  • (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駿澤Abin阅读 1,785评论 1 20
  •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
    明空如月阅读 1,027评论 1 5
  • 作者:王阳明(明代) 大学之道 问曰:“《大学》者,昔儒以为大人之学矣。敢问大人之学何以在于明明德乎?” 译文:有...
    汉唐雄风阅读 1,564评论 0 1